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20世纪50年代,为了把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联系起来,应用因子(AF)的概念出现了,即AF 用半数致死浓度(LC50)除最大可接受毒物浓度(МATC)的极限——其最低限是不产生影响的最高浓度(NOEC)和最高限是产生影响的最低浓度(LOEC)来计算。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慢性试验的方法才开始发展,第一个完整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试验(使用黑头呆鱼)才出现。

人们早就认识到必须把毒性试验测试方法标准化,以便对测试结果加以比较。过去几十年,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建立了大量的生物测试标准方法,例如,美国实验和材料学会、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美国国家环保局等。

中国近年来也颁布了一些标准化的生物测试方法,如1991年9月14日颁布,于199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水质物质对溞类(大型溞)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13266—91)和《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132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