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卫生毒理学

1.7 卫生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Hygienic Toxicology),是与公共卫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毒理学分支学科的统称,包括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等。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开发自然活动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对空气、土壤和水质的污染,特别是由于长期使用低剂量、大面积、残毒久的农药,招致了对人的潜在危害,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因此,毒理学进入了卫生学领域,成为公共卫生的基础工作之一,逐渐形成了卫生毒理学这一独立的学科[53]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卫生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为制定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卫生毒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生物学、病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因此,随着医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卫生毒理学必将渗透到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

卫生毒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预防,其研究方法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其宏观研究对象是人群,主要包括接触者的健康监护和人群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环境监测资料,以发现化学物对人群及人类环境的危害。其微观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个体,观察器官、细胞乃至分子与化学物的相互作用,其目标在于早期预测危害,发现病损,探索病因。因此,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的研究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

中华预防医学会创办的《卫生毒理学杂志》是中国第一份卫生毒理专业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报道毒理学研究成果、学术进展和学术动态,交流化学物质毒性评价,毒理学实验研究和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介绍和毒理学新理论。后来刊名改为《毒理学杂志》。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卫生毒理学工作者与医学地理学、医学地质学和医学生态学工作者合作,先后对中国各种癌症高发区的地理特点进行了研究。一些国家的医学地理学工作者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精神健康与公共酗酒问题。特别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下,全世界现已确定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疾病有20 余种,其中包括硒过剩引发地方性硒中毒症、氟骨症。未来研究的重点,一是借助现代电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环境元素毒理技术等现代实验室技术,进行更加细微的病因探索;二是应用卫星遥感、地貌航拍、数字地图、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等,开展包括地方性中毒的医学地理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