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食品毒理学教材与专著
1978年,中国上海第一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联合编写《食品毒理学》这部专著。
2001年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赫尔弗里克(William Helferich)教授主编的《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介绍膳食和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毒理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等,除讨论传统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动植物毒素、微生物毒素及食品分析等内容外,该书还针对食品过敏原、生物科技食品、内分泌干扰物、抗毒素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美国内华达大学的奥马耶(Stanley T.Omaye)教授编著的《食品与营养毒理学》(Food and Nutritional Toxicology),介绍了食品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包括环境污染物、天然毒素、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食品包装材料污染物等,同时该书还就营养素过量的毒性作用,污染物对营养素利用的影响,食品中毒素的代谢和人体的防御机制,以及风险决策和食品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2005年,波兰什切青农业大学达布罗维斯基(Waldemar М.Dabrowski)编著《毒素与食品》(Toxins in Food)。
2007年,中国出版两部食品毒理学教材:一部是陕西师范大学李建科教授主编的《食品毒理学》(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为“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类);另一部是由王向东、赵良忠主编的《食品毒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为高等学校食品专业教材。此外,还有刘宁、沈明浩主编的《食品毒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严卫星、丁晓雯主编的《食品毒理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简明食品毒理学》等。
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希普曼特(Takayuki Shibamoto)等编著的《食品毒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Food Toxicology)是专门为毒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而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较全面地介绍了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检测技术方法,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植物化学物的生理作用,以及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等内容。
200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食品安全咨询专家大卫·斯廷曼(David Steinman)博士编著的《有毒食品:如何为你的家人选择安全食物》(Diet for a Poisoned Planet:How to Choose Safe Foods for You and Your Family)一书主要根据美国的总膳食研究资料,深入分析了各类食物中的污染物及其毒性和有害作用。
此外,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弗兰克·康特尼斯(Frank N.Kotsonis)教授编著的《营养毒理学》(Nutritional Toxicology)一书在食品毒理学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营养素与外源化学物的交互作用、抗氧化营养素对机体的作用、人体自身的营养水平对外源化学物质代谢和毒性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