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医学的开拓者何凤生院士
何凤生(1932—2004),中国职业医学的开拓者,中国职业神经病学的奠基人。曾于 1979 至1981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职业医学研究40余年,她将神经病学与职业医学相结合,对多种职业毒物引起人体神经系统损伤开展了深入研究,荣获西比昂卡古里(Scipione Caccuri)国际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立了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的新分支“职业神经病学”。主编了大型参考书《中华职业医学》(1999)。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名誉院士。她是一位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专家,组织建立了中国国家职业卫生研究机构的“WHO 职业卫生合作中心”。1991 至1994年任WHO日内瓦总部职业卫生顾问,1994年共同主持在北京召开的“WHO 职业卫生合作中心网络会议”,参与起草《人人享有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for All)建议书,即WHO《北京宣言》,并于1996年在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成为WHO 的全球性策略之一。
图29 何凤生院士
【注释】
[1]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1494—1555),德国人,1494年3月24日出生于萨克森州的格劳豪(Glauchau)。1526年在意大利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位执行业医生。1555年11月21日逝世。
[2]《论冶金》(On the Nature of Metals),成为一部既叙述金属的性质,又论述矿工肺病和职业病的著作,由于制版印刷花了五年时间,使他未及亲自见到它的发行。1561年出版后立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次年被译成德文,1563年又被译成意大利文。1621年、1657年再版。在明代天启元年(1621)传到中国,1640年译为中文。1919年和1950年出版英译本,1968年出版日译本。
[3]伯纳迪诺·拉马齐尼(Bernardino Ramazzini,1633—1714),意大利的医生。1633年11月3日生于卡尔皮(Carpi),大学时期就对职业病研究有兴趣。1682年他被任命为摩德纳大学(University of Modena)的医学理论主席。在疟疾流行的年代,当时许多人认为奎宁有毒,对治疗疟疾是无效的,但拉马齐尼却是第一个支持使用奎宁治疗疟疾的医生。1700年开始在帕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ua)担任医学教授,直到1714年11月5日因中风在帕多瓦去世。
[4]珀西瓦尔·波特(Percivall Pott,1714—1788),英国外科医生。1714年1月6日生于英国伦敦,1788年12月22日逝世。他是英国矫形外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位证明癌症发生的原因与环境职业致癌物质有关的科学家。
[5]硅肺,旧称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二氧化硅的灰尘引起的一种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