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中国放射毒理学研究专著

3.3 中国放射毒理学研究专著

吴企,孙金楷主编的《中国核工业职业医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是一部关于1959—1988年的研究成果的摘要选集。

叶常青参与编著了《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0)。

刘树铮[2]、孙世荃等编著《铀毒理学》(原子能出版社,1995),主要讲述铀的辐射和化学特性,铀的生产工艺,铀在体内生物的转运规律,铀作业人员的内照射剂量估算,铀中毒的病理学研究,铀的生物化学效应研究,铀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铀的免疫学效应,浓缩铀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铀作业事故的医学观察及处理,铀的剂量限值和卫生防护,铀职业性暴露的健康危害评价。

图99 刘树铮与《铀毒理学》(封面)

图100 《放射毒理学》(封面,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朱寿彭[3]、李章主编的《放射毒理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是在1983年和1992年(第2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两版《放射毒理学》基础上,结合最新科研进展和教学实践经验,做了较多的增删和修改,增添了分子放射毒理学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放射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原理。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篇,共14 章。总论内容包括概论,放射性核素生物动力学,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作用的机制、特点及影响因素,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损伤效应,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监测、诊断与危害评价,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医学处理,放射毒理学在制定辐射防护标准中的应用,放射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各论中论述了铀及铀系主要核素、钚及超钚核素、钍、裂变产物、氚以及医学上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毒理学。

图101 叶常青及其主编的《核试验环境辐射与人类健康》(封面)

叶常青[4]、任天山、喻名德主编的《核试验环境辐射与人类健康》(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分述了核武器试验的历史、大气层核试验所致的放射性污染与公众的辐射剂量、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核辐射损伤的诊断及其人身伤害的赔偿、核试验场区的环境整治与土地再利用、禁止核试验条约后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