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农药毒理学

1.2 农药毒理学

农药毒理学(Pesticides Toxicology),是研究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的作用靶标和毒杀机制、生物体内的各种酶系对农药的代谢解毒、农药的环境行为以及未来农药发展的方向的一门学科。也表述为:农药毒理学是研究农药对人和畜的危害、食品污染及破坏环境生态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制定防护措施与救治方案的理论依据的一门学科。夏世钧认为,农药毒理学是一门关于农药与健康关系的科学[6]

赵善欢将农药毒理学概括为农药“剂量的科学”(The Science of Doses),因为在不同剂量下农药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毒理作用或作用方式,包括农药对植物的药害和生长刺激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这种因接触剂量不同而使作用方式发生变化甚至完全逆转的毒理学现象,在各种生物中普遍存在[7]

农药毒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第一,测试农药的毒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蓄积毒性、联合毒性等)和特殊危害(致突变、致畸、致癌,诱发生殖、免疫功能和行为等的改变)。

第二,探究农药对哺乳动物产生的毒性作用的机制,为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制定防止农药危害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研究农药的代谢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泄及蓄积与残留期限,为制定农药的应用范围、使用剂量、安全间隔期及残留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农药的剂量及影响毒性的因素,农药损伤的性质与测定方法,以及农药损害的预防。

第五,农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农药对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