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石油
在20世纪早期,当大量的石油通过海洋运输时,石油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大量的原油泄漏,对海鸟的毒害作用非常显著。随后,由于世界经济从煤炭转向石油,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极大地增加了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1967年,英格兰海岸外托利峡谷的沉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对大量石油泄漏破坏海洋环境的关注。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 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 万吨,污染了350 千米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亡9000 多吨,海鸟死亡2 万多只。海事本身损失1 亿多美元,污染导致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 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1989年3月24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埃克森(Exxon)公司瓦尔迪兹(Valdez)号油轮石油泄漏,将3.6万吨原油在几天之内泄漏到一个高纬度、相对简单的海洋生态系统中。1989年3月24日至1992年10月1日,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野生动物救援和重建工作,耗资约4500 万美元。
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6 个月内将2.4 亿吨原油泄漏到阿拉伯北部海湾,对水生环境和海岸环境中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很大。
1981年,马林斯(Мalins)和霍金斯(Hodgins)把石油对海洋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石油对鱼类的毒性作用。
1993年,伯恩斯(Burns)的研究表明红树林要想从泄漏石油的毒性作用中完全恢复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
1993年,苏查内克(Suchanek)将石油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综述[1]。
石油对鸟类也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其中鸟卵对石油的毒性最敏感。在小鸟孵化早期,1~20 微升的某种石油就足以使小鸟死亡。
1996年,派亚特(Piatt)等指出瓦尔迪兹号油轮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后,海鸟的数量明显下降,该事件造成25 万~37.5 万只海鸟死亡。
泄漏的石油也可导致那些主要依靠皮毛进行绝缘的海洋哺乳动物的死亡,如海獭、北极熊、海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