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简介
《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本书是由.李利安主编创作的,《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有326章节
1
《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主任:张宁岗 郭立宏 委员:常 江 李晓健 增 勤 徐忠科 周 艺 吴振磊 李利安 主编:李利安...
2
序
自从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导以来,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元素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民心相通直接相关的文明交往日益呈现出...
3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莉霞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5年11月28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高僧大德,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各位相聚在美丽的古都——西安,共同出席玄...
4
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副司长薛树琪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5年11月28日) 各位领导,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记得在中学课本中,鲁迅先生曾将舍身求法的玄类大师,与那些拼命硬干...
5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5年11月28日) 尊敬的王莉霞副省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高僧大德: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古城西安,隆重举行“玄类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
6
陕西省宗教事务局局长张宁岗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2015年11月29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佛教界的朋友、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凡是来过古城西安的人,就会发现在西安城内有两个雕塑特别引人注目,一个...
7
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增勤法师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2015年11月29日) 各位专家学者,诸位善士: “玄类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今天就要闭幕了。我代表王办方之一陕西省佛教协会,向来自印度、尼泊尔以及全国的专...
8
目录
目 录 《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序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莉霞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副司长薛树琪在...
9
玄奘精神与“一带一路”
黄心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最近,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带一路的风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不同的场合,都谈到了一带一路的问题。从整个世界的大局势来看,一带一路是...
10
从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贡献中认识玄奘
魏道儒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 摘要: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因为中国人而传遍亚洲,进而走向世界,没有中国人对佛教文化发展的特殊贡献,今天的世界...
11
一、玄奘的辉煌成就
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贡献是长期的、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保存佛教历史资料、弘扬佛教、直接参与佛教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可以说,唐代玄奘(...
12
二、玄奘的伟大精神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13
长安与敦煌之间——西明寺的大乘沙门与莫高窟的大乘贤者
湛 如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教授 摘要:本文通过对长安西明寺与敦煌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进行思考,对玄类门人中的大乘沙门与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中的大乘贤者...
14
一、问题的提出
唐代长安城是中国佛教的中心,宗派林立,塔寺众多,高僧辈出,东来西去,海会云集,影响远及日本、韩国等地。佛教本土化的思想与制度体系日渐形成,以大乘佛教为主体的文化...
15
二、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大乘称号
玄奘法师本人,并未见其以“大乘玄奘”自称,文献中的大乘称号都是其弟子。王亚荣先生在文中指出: 此外,还有以“大乘”为法名称呼的助译僧,除已知的“大乘光”即普光、...
16
三、大乘沙门与身份识别
除玄奘法师的弟子外,在敦煌文本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大乘”称号,以莫高窟为例: 故寂大乘贤者……故寂大乘贤……供养。[22] 女大乘顿悟优婆夷十二娘供养。[23] ...
17
四、大乘身份的继承
“大乘”称号与当时的宗派识别无关,唯一的可能便是与玄奘“大乘天”的身份相关。因为在玄奘之前和之后都未曾见过同样的称号。中国现有的法号传承制度是禅宗兴起之后的产物...
18
五、后论
对玄奘弟子的“大乘”称号进行梳理之后发现,继承玄奘“大乘”称号的弟子有两大特征,一是玄奘的弟子,这从窥基的经历以及经录中“大乘”称号出现的时间可以得出,有关玄奘...
19
玄奘与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交流互鉴
王邦维 北京大学东方文化学院院长、教授 摘要:本文通过对玄类西行取经所走丝绸之路的故事进行梳理、总结,认为玄类到印度留学、求法、取经这一历史活动,既包括了佛教知...
20
试论人类文明交流的一种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从“玄奘取经”说起
张志刚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摘要:如果着眼于“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比较研究”,从“玄类取经”入手来探讨“佛教的中国化”,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把“佛教的中...
21
一、新概念:“文化回馈”与典型例证
本文尝试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它叫“文化回馈”。笔者试用这个简明的概念来表达如下比较复杂的学术畅想: 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类文明史看成“一个交流与互鉴的弥久过程”,自有...
22
二、新视角:外来宗教中国化比较研究
为什么要以“佛教中国化”为例,且从“玄奘取经”说起呢?关于“佛教传入中国”和“玄奘西行求法”的重要意义,我国学术界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譬如,新近出版的一部《中...
23
三、新境界: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笔者之所以从“玄奘取经”说起、以“佛教中国化”为例,提出并论证“文化回馈”概念,并将这个概念视为“一种值得向往的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境界”,主要有如下数种理由。 ...
24
玄奘与中印古代文明交往刍议
李利安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教授 摘要:作为整个佛教历史上的一面旗帜,玄类以其卓越的文化建树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而在中印文明交往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带一...
25
一、如何理解玄奘的历史功绩
玄奘法师以其卓越的品格与超群的业绩而在佛教历史上放射着无上的荣光。印度大乘佛教徒尊称玄奘为“大乘天”,印度的小乘佛教徒尊称他为“解脱天”。印度戒日王称其为“大贤...
26
二、关于玄奘精神
玄奘精神是近几年佛教界和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也是本届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演中也提到玄奘精神,他说:“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
27
三、以玄奘为中心看中印古代文明交往的基本精神
玄奘是中印古代文明交往的第一旗帜。从玄奘西天取经的历史中可以看到中印古代文化交往所蕴含的五种精神资源,即:平等互鉴,圆融转化,友好求真,民间主导,绵绵相继。 关...
28
四、建立玄奘学院的可行性分析
2015年5月13日下午,我在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举办的“文明互鉴.弘扬玄奘精神座谈会”时,建议国家参照孔子学院的思路,以全新的方式,全新的姿态,创设玄奘学院...
29
玄奘的唯识论及空、有二宗的逻辑传衍
麻天祥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摘要:玄类西行求法,回国后所传重在唯识。唯识宗属大乘佛教有宗,其特点是以“有”解空,其基本观念是“唯识无境”、“万法唯识”。唯识宗...
30
一、玄奘及其译事
玄奘(600—664),隋仁寿二年生于洛州缑氏(属今河南偃师)仕宦之家。俗姓陈,名祎,世业儒学。11 岁熟读《妙法》、《维摩》,十三岁时(615)于洛阳出家。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