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玄奘“新精神”
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佛教走出去不仅仅是一个“主动教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是一个“你化我,我化你”的双向过程。中国佛教因此应当有一个以中国佛教、中国文化为基点的跨国、跨民族、跨文化交往,可以去努力体现中国佛教、中国文化的普遍影响。
百年以来中国佛教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路径,就是一个如何从僧团寺庙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路径。其中最大的要求,就是建构一个社会组织的运作机制,使传统佛教能够顺利地走出寺庙,走出地缘、族缘的限制、走出国门、走出宗教意识形态限制。只有走出寺庙,才能进一步适应百年来人间佛教传统的改革开放;只有走出地缘—族缘限制,才能真实体现佛教作为世界性宗教的超越特征,真正的宗教文化就是超民族的超地域的。只有走出国门,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及其宗教文化交流才成为可能;只有走出宗教意识形态的限制,才能体现佛教文明交流的要求,才能在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交往成为现代理性的公共交往。只有能够进行文明交流的宗教,才是文明的现代宗教。尤其是在中国国力持续增强的今天,中国在面对全球化的巨大压力的同时,实际上也有一个传统文化、传统宗教如何全球化的要求与问题。只有在此传统宗教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之中,传统宗教文化才能主动回应外来宗教的冲突问题,直接地、主动地,面对外来宗教文化所引起的巨大挑战。
因此,创造性的继承与光大千年玄奘精神,当以突破“人间佛教”寺庙运作模式及其发展的瓶颈,亟须建立一个以国内为基础、国际影响辐射的连续性佛教文化平台,这是人间佛教配合一带一路发展要求而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换言之,中国佛教的跨国发展,可以玄奘学院与孔子学院的文化实践相互配合,以延续或光大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进而向全球展示中国佛教、中国文化的和谐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即是,如何创造性地继承玄奘精神一国际文化品牌?
玄奘精神是国际交流与学术研究、经典翻译的产物,一带一路与佛教交流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佛教活动。所以,面对全球化、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使用好玄奘精神这一文化象征及其佛教品牌,实际上就是要保护好玄奘精神这一国际、世界级文化品牌。其中,最关键和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学术研究与佛教信仰的关系,就是要在一带一路各种活动之中保证玄奘精神的佛教信仰的神圣性、唯一性、民间性和佛教性。
唐玄奘在《西游记》的文学形象遍及海内外,并且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过程当中,玄奘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今天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特别是我们希望在国家层面形成中国佛教“走出去”的整体战略性的文化安排,文化举措。至于在中国佛教之中,继承玄奘精神以及重走玄奘路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该统筹国内佛教文化资源,形成价值共识,进一步整合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走出去”路线。
从玄奘精神“走出去”的发展机制来说,中国佛教及其国际交流的实践方式,应以其佛教性为主体,而其延伸的发展范围,则应该属于“社会企业”的合作方式与资源共享。其最终的发展目的,服务社会,回报民族;立足佛教,弘法利生。它的最终结果,应该是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如同中印佛教及其历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成就了玄奘精神与中国佛教的高峰发展,那么,今日中国佛教的玄奘精神的创造性继承也应该是一带一路再度交流合作建构的新成果。
通过系统规划——比如国家非遗项目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玄奘精神的传承定位,组织保障——建立一个“玄奘精神文化基金会”;学院建设——建立一批玄奘学院;活动引领——定期组织跨国性的玄奘精神交流大会,以“玄奘精神、普世共享”作玄奘精神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配合中国佛教界提出的“新六合”(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金额能够涵盖一带一路不同国家、民族、社会阶层的精神追求,最后以符合世界宗教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建构以玄奘精神为核心的普世性佛教文化理念,把玄奘精神打造为中国佛教依照一带一路“走出去”过程中一张最有力的名片。为此,有玄奘精神“走出去”的若干设想:
(1)成立“玄奘文化教育基金会”与“玄奘国际学院”。国内依托中国佛学院设立玄奘学院,国际上则以NGO 或NPO 组织为依托,寻求发展,政府托管,民间运作。国内依托的是佛学院,跨国发展的则依靠寺庙、僧团、民间学院、佛教社团、NGO 或NPO 组织。
(2)以玄奘精神申请国家非遗项目。以玄奘求法之路作为国家非遗项目建设起来,把玄奘精神在当代社会推广出去,适应当代社会特征而顺利转换成为当代佛教文化,建构起应有的转播机制。佛教文化要人脉,一个人可以走出去,玄奘时代可能会很有效果;当代社会可能不一样,要有一个制度化的佛教文化建构机制,使佛教能够在不同地方社会、国家民族活跃起来。非遗项目能够建构这一制度与运作机制。
(3)举办与组织“玄奘精神丝路行动”,或“玄奘精神海外行动”,或“玄奘精神一带一路行”,在各地佛教寺庙中建立中国佛教玄奘学院,把佛教研究、经典翻译、说法讲经、宗教交往作为其主要的使命,同时推广以玄奘精神为主体的中国佛教之核心价值观念,推广中华佛教文化。
(4)建构中国佛教文化的核心理念。玄奘精神“走出去”的文化价值,即应具备其独有价值。玄奘精神“走出去”的基础是中国佛教千年传承以来所形成的普适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属性。玄奘精神是中国人的脊梁象征之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玄奘精神可以称之为“中华佛教奉献给东方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伟大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