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归故国
返回的路上,经过僧诃补罗国后二十余日,此处盗贼很多,为了安全起见,玄奘常派遣一僧人在前探路。虽然不时遇到盗贼,但总是平安无事。
当玄奘一行人等在渡信度大河时,“将至中流,忽然风波乱起,摇动船舫,数将覆没,守经者惶惧堕水,众人共救得出,遂失五十夹经本及花果种等,自余仅得保全。”[23]跋涉万里,千辛万苦取得的佛经就这样丢失了五十夹经本。后来行至乌铎迦汉荼城,迦毕试王遣人去乌长那国将玄奘法师丢失的五十部迦叶臂耶部三藏抄齐补全,就这样,玄奘在乌铎迦汉荼城停留了五十余日。
行至瞿卢萨谤城,迦毕试王派遣一大臣率领百余人护送玄奘度雪山。雪山巍峨,寒风凛冽。自然条件异常艰苦,《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
“行七日,至大山顶。其山叠嶂危峰,参差多状,或平或耸,势非一仪。登陟艰辛,难为备叙。自是不得乘马,策杖而前。复经七日,至一高岭,岭下有村,可百余家,养羊畜,羊大如驴,其日宿于此村,至夜半发,仍令村人乘山驼引路,其地多雪涧淩溪,若不凭乡人引导,交恐沦坠。至明昼日,方渡陵崄。”[24]
行至朅槃陀国,复东北行五日,又遇到一群盗贼。商人惊怖,大象也因为被驱逐,溺水而亡。万幸逃过一劫后,玄奘这才与商人们冒着严寒,往东行走了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
行至泥壤城。又从此东入大流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
“风动沙流地无水草。多热毒魑魅之患无迳路。行人往返望人畜遗骸以为幖帜。硗确难涉委如前序。”[25]
至此,又行四百余里至睹货逻故国,又行六百余里至折摩驮那故国,又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展转达于自境。到达沙州后,玄奘法师向朝廷附表启奏。唐太宗当时因正筹备征讨辽东事宜,于是安排房玄龄接待玄奘归国。玄奘担心这样会错过与唐太宗见面的机会,于是“倍途而进”,终于在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长安,完成了历时十九年的宏伟而又绝壮的西天求法之程。
玄奘此行不但从佛国带回了六百五十七部佛经,还有大量的佛舍利和佛像。《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
“又安置法师于西域所得大乘经二百二十四部,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经律论一十五部,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三弥底部经、律、论一十五部,弥沙塞部经、律、论二十二部,迦葉臂耶部经、律、论一十七部,法密部经、律、论四十二部,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因论三十六部,声论一十三部,凡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26]
二月一日,玄奘在洛阳仪鸾殿拜谒唐太宗。唐太宗礼待甚厚,并安排玄奘在西京弘福寺专心译经。三月一日,玄奘从洛阳回到长安弘福寺,开始准备译经工作。自此,玄奘的后半生就是在译经与弘法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