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积极内容
张爱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摘要:玄类法师西行求法17年,回国译经20年,为中国佛教、世界佛教以至中华民族都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不仅是千百年来佛门释子学习的榜样,亦是整个中华民族学习的楷模。其身上所彰显的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敬惜寸金的勤奋精神、导利群生的利他精神和担当精神,都为当今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亦可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很好的文化促进作用。
关键词:玄奘;真理;惜时;利他;担当
近年来,有关玄奘法师的研究层出不绝,其中的一大亮点即是在新时期重新挖掘玄奘精神,思考一代宗师、法门龙象带给后人的精神启迪。玄奘法师作为一代宗师,不仅是中国佛教的财富,亦是印度佛教、甚至整个世界佛教的财富,法师身上所彰显的独特品质,给中印佛教界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正值“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玄奘法师以其西行求法的特殊事迹,在陆上丝绸之路享有极高的声望,此时研究玄奘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当今高校,尤其是专业特色鲜明的理工科院校,较重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贯彻较之文科院校有很大距离,对宗教文化当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的选题即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试挖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玄奘精神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积极内容。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大多数中国人对于玄奘法师的了解都还停留在《西游记》当中塑造的唐僧一角,我们当代大学生亦如此,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都对大雁塔慈恩寺中被唐太宗誉为“法门之领袖”的玄奘知之甚少。回顾玄奘法师的一生,其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即是西行求法和归国译经,遥想法师当年发愿西行的年纪,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研究生可谓年龄相仿,然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却能以一己之身为群生谋利,终其一生追求心中的真理和信仰,其所拥有的深远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都堪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年轻人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