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路线(兼论与丝绸之路的对比)
玄奘于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始,赴天竺求法,途径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酒泉)、玉门关(长安至玉门关段也就是丝绸之路的东段,相对来说比较明了,故不作对比);出玉门关至笃四烽、野马泉(因出西域要经过当时唐朝官兵所镇守的五座烽火台,在笃信佛教的官兵帮助下,避开第二第三烽,直抵第四烽,在第五峰绕道野马泉)、莫贺延碛(现罗布泊与玉门关之间,称为哈顺戈壁,唐时此处以西皆称为“域西”,今天所说的“西域”起点。也是玄奘西行路上最为险恶的路段,差点葬身戈壁荒漠。[7])、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之哈喇和卓地方)、无半城(今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笃(高)巴城、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以上长安至焉耆去程段是《大唐西域记》所未记录的部分,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一卷却有明确记载。
按《大唐西域记》卷第一所描述,玄奘离开高昌故地开始,到抵达和当时北印度境接近的迦毕试国为止,是玄奘到达印度前三十四国及相关地区的记录,也是我们探索玄奘西行路线和丝绸之路路线最为复杂有趣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其进入印度北部地区前行程大概如下四段:从阿耆尼国到素叶水城。其地相当于从今天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到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阿克贝欣。途径:阿耆尼国、屈支国(旧译龟兹,今新疆库车)、跋禄伽国(旧译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从这里新疆丝绸之路分出了两条岔道:一条向西北,通向怛罗斯城〈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葱岭以西、接近哈萨克斯坦塔拉兹的附近地区〉与汉代的新北道、隋唐的北道会合;一条斜向西南,通过疏勒〈今喀什〉,可直接通往印度,但玄奘并没有走这条近道,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凌山(即冰山,在今新疆勃达岭)、大清池(古名阗池,即今伊赛克湖)、素叶水城(也叫素叶城、碎叶城,也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是丝路重镇,与前文提到的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今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这是玄奘在该地区的第一段行程。离开素叶水城后,玄奘大体上是向西南前进,进入了一个叫做窣利的大地区(从千泉〈亦叫屏聿,位于今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开始,怛罗斯城、小孤城〈怛罗斯城南十多里,三百余户的小城,均为突厥劫掠而来的中国人〉、白水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北〉、恭御城〈锡尔河支流流域〉都属这个地区),这是他在此地区的第二段行程。其地位于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是以泽拉夫善河为中心的一块地区,该地是古代沟通欧亚大陆各大文明区域的丝绸之路主干线的必经之路。第三段行程是自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向南的睹货罗国故地(即古代的大夏国,也译作:吐火罗国,自古为联络印度、中国、西亚、中亚诸地区的交通、贸易、政治、文化中心)十六国(呾蜜国、赤鄂衍那国、忽露摩国、愉漫国、鞠和衍那国、镬沙国、珂咄罗国、拘谜陁国、缚伽浪国、纥露悉泯健国、忽懔国、缚纥国、锐秣陁国、胡寔健国、嗒刺健国和揭职国)其地大致相当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西部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两岸一带。第四段行程是梵衍那国(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的巴米扬)和迦毕试国(今阿富汗西部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喀布尔河流域)。至此,玄奘西行进入北印度地区,印度范围内的路线我们不在本文中叙述。以上是玄奘去程路线,下来我们简单看下回玄奘回程路线。
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正式东归,《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记载,玄奘出印度后,归途所经西域诸国。行经漕矩咤国(今阿富汗东部的加兹尼)和弗栗恃萨傥那国(今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后,玄奘进入睹货罗国故地的十三国(安呾罗缚国、阔悉多国、活国、瞢健国、阿利尼国、曷逻胡国、讫栗瑟摩国、钵利曷国、呬摩呾罗国、钵铎窗那国、淫薄健国、屈浪孥国、达摩悉铁帝国),从达摩悉铁帝国向东北穿越帕米尔谷地后,便进入今日新疆境内,延塔里木盆地南道,经竭盘陁国、乌铩国、怯沙国、斫句迦国,到达境外最后一国瞿萨旦那国。纵观玄奘的回程,他走的基本上是南道到于阗。
这就是玄奘西行过程中,在今新疆境内和中亚地区所走的具体路线介绍,主要是对玄奘所走路线和丝绸之路的关系的具体论证,故没有介绍玄奘在印度境内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