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文化回馈”与典型例证
2025年09月26日
一、新概念:“文化回馈”与典型例证
本文尝试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它叫“文化回馈”。笔者试用这个简明的概念来表达如下比较复杂的学术畅想:
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类文明史看成“一个交流与互鉴的弥久过程”,自有交通与通信的起码条件,不同的文明便开始了交流与互鉴(当然也包括冲突与战争),那么,随着地球村的形成,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密切、频繁且深化,很可能越来越多地出现“文化回馈”现象,这主要是指,某个文明社会曾从另一种文明那里学到了某些优秀的文化因素或先进的文化成果,诸如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然后历经磨合而融入本土文化,又经千锤百炼而锻造成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发明、工艺、作品、理论、学说、思想、精神、智慧等,此时再将这些更出色、更成熟的文化硕果,回馈或回报给整个人类文明世界。
众所周知,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史上,记载着大量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往事,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盛于唐代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中国陶瓷器及其工艺的外传,中国茶文化的外传,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传入、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的传入,“玄奘西行求法与鉴真东渡送经”,“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欧洲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等等。如果我们抱以“美美与共”的心态,倡导前瞻性与建设性的视野,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来拾取一段佳话,它不仅堪称“文化互鉴”的范例,而且可供探讨前述“文化回馈”概念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佛教的中国化”十有八九可以说是不二选择了。让我们从“玄奘取经”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