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思想学说在佛学院校的传播
台湾众多的佛学院校都长期开设学习、研究、实践玄奘思想学说的课程,除了学习玄奘创立的八宗之一的法相宗外,还将玄奘的主要学说(如五姓学说、唯识哲学、因明学等)、对玄奘所译佛学典籍(如《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作为开设的必修之课。检索台湾各佛学院,如千佛山女子佛学院、中华佛教院、元亨佛学院(元亨佛学研究所)、佛光山丛林学院、佛教力行学院(佛教解脱道研修所)、佛教弘誓学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香光尼众佛学院、净律学佛院、华文佛教学院、华严专宗学院佛学研究所、圆光佛学研究所、慈光禅学研究所、福严佛学院、台南女众佛学院、莲华学佛园(华梵佛学研究所)、护国清涼寺净土专宗佛学院等院所开设的课程,无一例外地将玄奘学说思想作为重要课程开设。为上好这些课程,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有的佛学院的授课法师还专门进行了教学设计。
现仅以香光尼众佛学院的《八识规矩颂》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玄奘大师所作《八识规矩颂》为法相唯识宗精髓,大师在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八识体系融会贯通、倒背如流,用四组十二首七绝,将这包藏宇宙、探玄窥微之庞大哲学体系,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式地和盘托出。香光尼众佛学院的《八识规矩颂》教学设计[7],内容包括:
1.课程介绍。从各方面对课程的介绍,一是表明本课程的重要:“玄奘法师所著《八识规矩颂》分八识为四类,每一类俱以三颂介绍。此颂简短扼要的阐述八识顺转杂染、逆转清净的法则,揭示万法唯识的道理,是研读唯识者必读的入门书。”二是明确课程的性质:“本课程属解门课程之专属。课程以八识特质为主要内容,穿插介绍唯识学之义理。期能在理知上建立学习者对佛教教义体系的概观,并对唯识学的宇宙观及修道观有初步认识,以作为未来深入研究的基础。”三是强调本课程的进阶:“由于学习者均已上过《百法明门论》,才接续研读《八识规矩颂》,故‘心所’部分要复习。”
2.开课对象及时数。“本课程开设对象为本院五年制三藏部一年级及二年级学僧,为一学期,二学分课程。”
3.教学目标。理知目标为:“①对佛教教理的整体架构,及唯识学对于宇宙万象及修道方法的主张有概略的认识。建立学习者对佛法、唯识、修行之整体概观。②能背诵颂文,并能以白话文解释《八识规矩颂》。③会运用表格对照整理八识的特质。④了解八识的特性,认识八识对人生的影响。⑤肯定佛教的善恶观,及世间与出世间的价值观。明白善、恶的行为、语言及思想的影响性。⑥了解有情生死相续的缘由及出离生死的主因在于能否放下我执。”情意目标为:“①引发学习唯识的兴趣。②能将个人现实经验串连所学的佛法义理,观察二者同、异之处。③能从观察自己心识(感觉、情绪、思考、意志)与外境、解脱烦恼的关系,在生活中寻找修行的下手处。④认同个人生活习性的改变(而非外境的改变)是解脱的关键,并愿亲身践行解脱道。⑤激发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自信与能力。”
4.教学方法。上课方式为:讲授、研讨、会谈、报告。教学方法考量:“①由浅入深,不断循序渐进。例如,对八识的介绍至少会有三次循环:八识整体概介一次、各识各别说明一次、总结八识一次,慢慢深入。②多用问答方式,以加深印象。多用表格整理,让学习者学会分析比较。③让学习者自己慢慢摸索后再带其检讨,方能培养自学、自行判断之能力。④引导学习者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话,回扣至唯识教理思想,让唯识课繁琐的名相不再只是书本中的名相。⑤为照顾程度较一般之学习者,避免其畏惧学习,课程之初尽量少用名相,而采用一般人都能感觉、了解的方式说明,或以游戏、实验引导。同时,为照顾程度好之学习者,仍提供部分深入的资料事,抛一些问题,鼓励其自行整理、思考,并欢迎与授课者讨论。”
5.课程大纲。
壹、鸟瞰佛教教义体系:宇宙论及修道论。(内容略)。
贰、宇宙现象论。(内容略)。
叁、《八识规矩颂》第六识颂文解析。“一、有漏杂染之第六识。(一)体性:‘三性’三量通三境。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二)活动地界:三界轮时易可知。‘性’界受三恒转易。(三)五受:‘性’界受三恒转易。(四)业用: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五)相应心所:相应心所五十一。根随信等总相连。(六)识量:三性‘三量’通三境。(七)所缘境之性:三性‘三量’通三境。(八)五俱意识,独头意识。二、无漏清静之第六识。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三、游戏会谈:对我、我所的执著—‘二十样财产’。四、小结:第六识与修行。(一)经验分享。1.从前六识看人生的升与沉。2.强调‘触’、‘受’是修行下手处。3.举执事现象、与人相处的例子。4.执事功德:培福、磨去我执、了解他人。5.化解烦恼经验谈。(二)妙观察智的重要。(三)练习:起一念善心就要赶快去做,以免因‘性界受三恒转易’错失良机。”
肆、《八识规矩颂》前五识颂文解析。(内容略)
伍、《八识规矩颂》第七识颂文解析。(内容略)
陆、《八识规矩颂》第八识颂文解析。(内容略)
柒、总结研讨——宇宙解脱论:唯识修道论。(内容略)
6.授课流程与方式。共九周,每周都有不同方式,仅以第五周为例:“一、讲授、举例。二、学习者报告:二执二障。三、‘我执’游戏会谈。1.写二十有形的财产。2.出门弘法只能带十样。3.飞机超重只能带五样。4. 巴士空间小只能带二样。5. 森林盖屋空间小只留一样。6.写自己二项特长或特质。7.团体分工,自己特长只留一项。8.全体只能留一半物品。9.放弃特长借用他人的。10. 全体只能留一半特长。11. 当放下东西时心中有何感受?12.舍时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尚有八周内容从略)
7.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内容略)
8.学习评量。1)作业成绩占60%,具体如:“(1)白话解释《八识规矩颂》,先分三次分段写,期末再写成1600—4000 字之文章一篇。(2)日记一篇:从自己在某件事的经验,探讨心识、外境、苦乐、解脱之关系。运用表格的对照整理八识的特质。(3)每天练习静坐。”2)小组研讨及大组报告占10%。3)考试成绩占30%,具体如:“(1)默写《八识规矩颂》。(2)平时测验。(3)期末考。期末考心得、申论题举例:①假设我是明年唯识课程的授课法师,在第一天的课程中,我想从哪些项度概介《八识规矩颂》?请列出五个重要的项度,说明为什么会选择这些项度,并依之简要介绍《八识规矩颂》。②第六识在生命的长流中,扮演什么角色?(第六识与轮回受报有何关系?与解脱成佛有何关系?与我目前的生活有何关系?)③在最近这些日子以来,哪些事情曾困扰着我?令我困扰的原因是什么?我可以找出原因背后真正的原因吗?我想用什么方法来处理这项恼?(请用真实的感觉回答,无须套公式,并可尽量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