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副司长薛树琪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5年11月28日)
各位领导,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记得在中学课本中,鲁迅先生曾将舍身求法的玄类大师,与那些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一并视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希望以他们为榜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2014年,习近平王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再次指出:“中国唐代玄类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在首站西安与习近平王席共同瞻仰玄类大师,并表示希望以复兴玄类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中印交流。在恰逢玄类大师归国1370 周年之际,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兴未艾的今天,由陕西省宗教局、西北大学、陕西省佛教协会、陕西省民族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王办“弘扬玄类精神,推动文明互鉴—玄类学术研讨会”,为包括政界、教界、学术界等社会各界提供一个深思的契机、交流的平台,可谓恰逢其时。受国家宗教事务局各领导的委托,我在这里谨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也向参加研讨会的海内外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玄类大师是闻名世界的佛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旅行家,对其身上所表现出的玄类精神,不同领域的人都有不同侧面的解读。人们津津乐道的,有历尽磨难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有孜孜不倦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有以开阔胸襟学习域外文化的学习精神,也有净心求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忘我精神,更有毅然回国济世度人的爱国精神。1300 多年来,这些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高贵品格。
玄类大师不仅推进了中国佛教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东方历史文化的内容和形成过程,为佛教的传播、亚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和中亚、南亚各国、各民族之间建起了一座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桥梁,受到了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可以说,玄类精神已超越了时间、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为世界与中国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王题没有变,但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传统安全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比起以前,人们更加需要学习玄类精神,充分发挥好佛教文化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民间外交、公共外交、人文外交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推进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消除隔阂与偏见,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古都西安,既是玄类大师西行求法的起点,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化底蕴深厚,佛教资源丰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高兴地看到,本次论坛以“玄类精神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为王题,王动应时代发展需要,对发挥佛教文化的当代价值、增进中华文明交流互鉴和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社会基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宗教人口大国,我国宗教界与世界宗教界有着密切的渊源和共同语言,我国的宗教在历史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有着服务国家外交工作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宗教界已与世界上80 多个国家的宗教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我们积极参加涉及不同文明、信仰的国际宗教会议和宗教学术会议,广泛参与各个国际宗教组织,展示了我国宗教界的良好形象,也增进了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了解。作为宗教事务王管部门,国家宗教局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中国各大宗教,特别是佛教,发挥好在对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好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引导服务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消除中国宗教走出去的政策性障碍,为宗教界对外交往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我局也愿与宗教界、学术界等社会各界进一步密切合作,充分整合资源、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为中国宗教走出去,为不同宗教与文明间的交流互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