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族宗亲

(一)皇族宗亲

比丘尼是寄食阶层,一般不事生业,全由国家或施主供给衣粮。如唐初,唐高祖下令“对僧尼、女冠等人,凡是守戒律、勤修行者,一律供给衣食,不使短缺”。[4]“上层有地位的尼、冠不仅有国家供给,还有达官贵人馈赠供养,她们往往生活富足甚至奢侈。”[5]武则天时召入宫中的一个河内老尼白天只吃一麻一米骗人,夜间却与弟子百余人烹羊宰牛欢饮达旦。有的女尼甚至能“自用黄金买地居”[6]可见生活之奢华。

众所周知,虽然李唐王朝把道教奉为国教,但在皇族宗亲中也不乏佛家弟子。

1.皇室子孙

据《新唐书》卷八三记载,唐代公主入道者共计13 人,她们是:睿宗女金仙、玉真公主,玄宗女万安、寿春公主,代宗女华阳公主,德宗女文安公主,顺宗女浔阳、平恩、邵阳公主,宪宗女永嘉、永安公主,穆宗女义昌、安康公主。虽然唐代公主出家修道比较普遍,但是也有公主选择皈依佛门。

如:“法师讳法琬,俗姓李,(下阙数字)道人也,应天神龙皇帝之三从姑焉。原夫马喙高邱,彰白云之茂祉;龙光函谷,表紫气之仙望。清风映乎中古,大命集乎(阙二字)。”[7]

又如:“律师法讳如愿,俗姓李氏,陇西人也。申公之裔,簪裾之盛,真岂宝乎?”[8]

武则天的外孙也皈依佛门。“和上讳灵觉,俗姓武氏,则天(下缺)之次女也。外□父泗□刺史(下缺)国太□长公主□□□□补(下缺)尊兼鲁馆之(缺)鹿(缺)归一心□。”[9]

这些公主多生活于盛唐及中唐时期,而且由于她们的特殊身份——出身尊贵,资财丰茂。如此锦衣玉食、金枝玉叶的公主们居然安心于清心寡欲、晨钟晚课的空门生活。

2.宫人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10]

“肃宗韦妃。父元珪,兖州都督。肃宗为忠王时,纳为孺人,及升储位,为太子妃,生兖王僴、绛王佺、永和公主、永穆公主。天宝中,宰相李林甫不利于太子,妃兄坚为刑部尚书,林甫罗织,起柳绩之狱,坚连坐得罪,兄弟并赐死。太子惧,上表自理,言与妃情义不睦,请离婚,玄宗慰抚之,听离。妃遂削发被尼服,居禁中佛舍。西京失守,妃亦陷贼。至德二年,薨于京城。”[11]

这些嫔妃、宫人大都在德业寺修行。从上表亦可看出,宫人绝大部分是在德业寺修行,而且宫人也是分品级的。

(1)三品婕妤。

如:《大唐故婕妤三品亡尼墓志铭》:“宫人讳字,不知何许人也,祖代阀难可详言。某愔愔雅志,窈窕其仪,蕴范维之工,体温恭之德。奉兽闱之列,夙兴匪懈;参鹤籥之流,晨夕无怠,将永承景殿,长奉青宫。忽掩娥晖,光沉婺彩。以麟德二年十二月□日遘疾,卒于某所。春秋(下泐)处,礼也。纪清徽,乃为铭曰:峻趾极天,长阑纪地,金碧斯蕴,殊毗云閟。蝉联,袭叶承徽。载诞庄□,真懿斯归,色艳绿波,鲜侔翠羽。领铺尔佳,昼堂晨武,藏舟遽徙,夜□俄沉。名香徒馥,虚帐莫临,去去灵舆,悠悠大暮。山烟引碧,陇云凝素,翠石方传,清风永树”。[12]

这是目前发现的级别最高的宫廷妃嫔入尼的墓志铭。然而我们从此墓志中获取的信息太少,连墓主的姓名、家庭出身等基本信息都无法知晓。

(2)三品、七品、八品的宫人。

从上表可以看出,七品宫人的墓志是最多的,共有10 方,三品、八品各有一方。这些墓志的撰写方法几乎是一个模式的:第一,都是“亡尼者,不知何许人也”;第二,赞美其品性;第三,其享年多少;第四,埋葬地几乎都是咸阳原。

如:《唐德业寺亡尼七品墓志》:“亡尼者,不知何许人也。德备凤闱,名参庶苑。勖三业以清安,去彼冕亲;体二乘之至理,泯资□色。方冀戒珠长洁,广树未来之因。何图电光不驻,俄闻此报已近。呜呼哀哉!以大足元年八月三日殁于德业寺,春秋九十有三。即以其月八日葬于咸阳原,礼也。徒众潜恸,云花掩色。巡称字而将空,瞻法□而安仰。乃刊贞石,以纪清猷。其词曰:无始风□,善哉希有。痛矣丧德,六门之首。一□泉扃,长依□□”。[13]

学者认为:“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陶家村南,曾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代德业寺德亡尼墓葬区,70年代曾出土过16 方亡尼墓志,大多被张鸿杰主编的《咸阳碑石》与吴钢主编的《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收集,此志出土于1998年,为首次收录。墓主活了93 岁,这在唐代可谓少有的高寿,可为人口学研究提供资料。”[14]

又如据《大唐故亡尼七品大戒墓志铭》记载:“亡宫者,不知何许人也。闲和禀性,淑慎居心,爰在幼年,班名内职。亟移灰馆,贞顺无愆。隙电不留,泉涂遽迫,以仪凤三年十一月十四日葬于城西,礼也。爰命典司,式傅不朽云尔。天长地久,生灵若浮,夜台何遽?华屋难留。陇寒风急,日惨云愁,贞顺不朽,播此芳猷。”[15]

出佛入道是唐代宫人最终生活归宿之一。白居易的《吹笙内人出家》:“雨露难忘君念重,电泡易灭妾身轻。金刀已剃头然发,玉管休吹肠断声。新戒珠从衣里得,初心莲向火中生。道场夜半香花冷,犹在灯前礼佛名。”[16]描写的就是一位出家不久的宫人夜半礼佛的景象。在唐代,出佛入道的宫人数量不少,皇宫之中设置有诸多的内道场。内道场又作内寺,即设于宫中的佛事修行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