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丝路文化交流的影响及意义
玄奘以细腻的文笔为后人详细记录当时了西域及印度佛教的现状,并对其在信仰以及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作了叙述。当时多地佛教的衰败,异道兴起等情况,皆是在当前佛教日益兴盛并世俗化的过程中,值得我们重视以及重新审视的。
玄奘,作为中土西行求法僧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更是描述记载了西域诸国地理、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民俗等诸多方面,同时也记下了许多关于丝路上各国的信仰的珍贵记载,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的珍贵史料。玄奘西行求法,其意义重大,固无需多言,但其西行求法的精神意义更值得一提。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说:“我国古代忘身求法的高僧很多,尽力于翻译事业并取得成就的人物也不是少数。而目标的明确、意志的坚定、学识的丰赡、力行的彻底和成绩的宏富,则以玄奘法师为第一人。他这样伟大的人格赢得了一切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崇敬。一千多年来,他的形象一直流存在广大的群众当中。‘大唐三藏法师’成了妇孺皆知的名字。他到西方取经的经历,甚至衍化为传奇故事,对于我国人民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起着不小的激发作用。”
因此,对于玄奘西行求法的经历、贡献、精神值得我们总结和弘扬。玄奘在丝路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与影响,主要表现有:
(1)玄奘西行增强了西域人民的友好往来。玄奘西行回国后写下的《大唐西域记》无疑对当时进一步了解西域各国打开了视野,对促进西域各国佛学文化交流,加深丝路各国人民的友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玄奘的西行,为求疑解惑,解决佛法问题。玄奘法师最初接触佛法在游学过程中,因众师对《瑜伽师地论》的解释有不同的理论,以致发愿到印度留学的构思。随后他孤身西行,在印度玄奘拜访了很多高僧,深入研究佛学经典。同时,他还刻苦学习梵文,为日后翻译佛经奠定了基础。贞观十七年,玄奘从印度携回7 尊佛像、657 部经书、150粒舍利。携回大量的丰富的梵文典籍,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可惜玄奘只译出一部分,其他经已失传。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有反复提及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此书为中国古代僧人中以亲身经历介绍西域诸国情况的较为重要的旅行传记。印度恩克辛哈和阿克班纳吉在《印度通史》中说:“中国的记载对印度孔雀王朝以后时期的历史的重建是不可缺少的……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和玄奘,给我们留下了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因此,直到今天我们在学习中亚、南亚史,特别是在研究印度史,都离不开这部著作。近代又有英、日、俄文等译本相续译出,极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所重视。
(3)玄奘的译经,在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的是无人可与相比的。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佛典翻译所做出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玄奘的翻译,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质量高;三是注重系统性。玄奘法师在回国后翌年,即开始组织翻经译场,先后在弘福寺、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多处译经。直至麟德元年(664)入灭前为止,前后19年,先后译出佛典75 部,1335 卷。法师对于经典的翻译带来了中国佛教的中兴,使更多的人容易了解与掌握经论内容,也促成了各种宗派的产生,如俱舍宗与法相宗就是当时产生的宗派。玄奘法师为译经事业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了出来。法师在译经的同时,还不忘传教授业,广授学僧弟子。如《慈恩传》卷七中云:“自二圣序文出后,王公、百辟、法、俗、黎庶手舞足蹈,欢咏德音,内外榆扬,未及灰辰,而周六合,……归依之徒波回雾委。所谓上之化下,犹风靡草,其斯之谓乎!如来所以法付国王,良为此也。”[17]更是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佛门龙象。
除上述外,玄奘法师贡献与影响还很多,如法相宗的创立,对于中国文化典籍的西传,也曾有所贡献。而其不畏艰辛,勇猛精进、求法忘身的崇高品格,成为许多中国僧人西行求发的精神动力,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展开。玄奘的贡献是卓著的,精神是伟大的。
总之,玄奘作为丝路文化交流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其在与丝路上西域各国人民的交往中所体现的谦虚、求学、不畏艰辛、爱国爱教的求法精神是西域各国人民文化交流、友好交往的共同典范,对推动丝路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有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附件一: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The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Xuanzang'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Silk Road
TongXian
Lecturer of Chinese buddhist institute
Abstract:Xuanzang was a famous monk in tang dynasty.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of silk road,especially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of Buddhist culture in the silk road,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is one of the symbolic figures of silk road cultural exchange. Its alone to western religion,after returning from Accounts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Creat Tang Dynasty,for the study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Buddhism,social customs,geographical and provided precious historical inform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elucidate the spiri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Buddhism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the silk road.
Keywords:Xuanzang,Silk Road,Sino-India,Culture Exchange
【注释】
[1]王邦维校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2]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7日)、共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3日),简称“一带一路”。
[3]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海峡都市报》,2015年3月28日。
[4]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21 页下。
[5]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22 页下。
[6]道宣:《续高僧传》卷四,《大正藏》第五十册,第447 页中。
[7]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51 页下。
[8]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46 页中。
[9]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24 页上。
[10]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22 页下。
[11]任继愈:《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291 页。
[12]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25 页下。
[13]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26 页下。
[14]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46 页中。
[15]道宣:《续高僧传》卷四,《大正藏》第五十册,第447 页中。
[16]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22 页下。
[17]彦悰,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册,第257 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