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足迹的尺寸

(一)佛足迹的尺寸

关于佛足迹的尺寸大小,《大唐西域记》中有两种记载,即尺寸固定说和尺寸可变说。书中凡有明确尺寸记载的地方数据都是统一的,即长一尺八寸,宽六寸[2]。这是一种尺寸固定的记载,长一尺八寸、宽六寸折算为现在所使用的公制,约为长55.3 厘米,宽18.5 厘米,这与现存的实物资料是相吻合的。如陕西铜川玉华宫出土的唐佛足迹石中的佛足长50、宽20 厘米[3];陕西耀县文化馆宋代佛足碑上残存佛足为右足,长43.5、宽18 厘米[4]

《大唐西域记》所载的这个数据与其他佛教经典也是一致的,诸如:

《释迦方志》卷一:“城北四十余里东昭怙厘寺。佛堂中有玉石方二尺。上有佛足迹。长尺八寸广六寸。斋日放光。”[5]

《释迦方志》卷二:“更因波咤厘树名波咤厘子城,……其侧精舍中有大石,是佛欲涅槃,北趣拘尸南顾摩揭,故蹈石上之双迹也。长尺八广六寸,轮相华文十指各异。”[6]

《法苑珠林》卷二十九:“又从南行百五十里度殑伽河至摩揭陀国,……其侧精舍中有大石,是佛欲涅槃,北趣拘尸,南顾摩揭,故蹈石上之双足迹。长尺八寸,广六寸,轮相华文,十指各异。”[7]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次有精舍,舍中有如来所履石,石上有佛双迹,长一尺八寸,广六寸,两足下有千辐轮相,十指端有万字花文及瓶鱼等,皎然明着。”[8]

《北山录》卷一:“故今石上有佛双趾,长尺有咫(一尺八寸也),广三之一(阔六寸也),下有千辐轮相,指端万字花文及瓶鱼等。”[9]

以上资料显示,佛足长一尺八寸,宽六寸是没有争议的。因为《释迦方志》《法苑珠林》《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北山录》等文献皆成书相较《大唐西域记》稍晚,关于佛足尺寸的记载是否是沿袭《大唐西域记》,现在已难以确认。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大于常人的足迹,无疑是与释迦三十二大人相之一的“身高丈六”记述相对应的结果,目的在于突出其人伟大的尊容。

《大唐西域记》中还有一种记载是说佛足迹的尺寸大小是可变的,“随人福力,量有短长”[10],即随着测量的人所具有的福德的大小,丈量的尺寸也有长有短。这一记载,神话色彩较强,仅见于《大唐西域记》一书中,其他佛教典籍未曾见诸记载,当是印度佛足迹崇拜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神话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