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雁塔:为亡者追福

四、慈恩雁塔:为亡者追福

玄奘在长安译经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是位于城南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大慈恩及大雁塔都和亡故女性追荐冥福有关,大慈恩寺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母文德皇后长孙氏追福所建,大雁塔的建塔费用直接来自大内七宫亡人的衣物。

贞观二十二年(626)十二月,皇太子李治为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在长安晋昌坊创立大慈恩寺,以申罔极之怀。太子自言:

“年在未识,慈颜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在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逮,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寔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归依。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三藏法师传》卷七)

李治对大慈恩寺投注很多感情,既是为母追福,领衔住寺的僧人必须是僧团大德领袖,且深得皇室信任,此人非玄奘莫属。因此寺成之后,又下令铨选京城五十大德以实,并在寺院西北角,特别为玄奘建造翻经院礼请玄奘为上座,住寺译经。

大慈恩寺初建时并没有造塔的计划,随着佛经翻译数量的增加,玄奘萌生了建造石塔以安放经像的想法,于是将这个计划上报给朝廷。

“显庆三年(658)春三月,法师欲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安置西域所将经像,其意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浮图量高三十丈,拟显大国之崇基,为释迦之故迹。”

朝廷很快批准了玄奘的计划,同时对造塔的材料和经费来源作出了指示。“中书舍人李义府报法师云:师所营塔功大,恐难卒成,宜用砖造。亦不愿师辛苦,今已勅大内东宫、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助师,足得成办。”

按照玄奘的本意,用石头造塔,可以保证塔的寿命;同时,造塔的费用由他自己向大众筹措。但朝廷考虑到用石料所费人工太多,后宫历年来积存下来的亡人的衣物处理成为难题,将之变卖作为建塔的经费既是给这些亡人作功德,也帮助后宫处理这些堆积如山的遗物,顺便还给了玄奘一个人情,可谓一举三得。这里的七宫亡人就是李唐后宫亡故的宫女。宫女以服务皇室为己任,虽然李唐皇室号称节俭,常有外放宫人的德政,但历年采选,后宫宫女数量也常有数万之多。这些宫人大多作为皇家奴婢,青春少年之际即进入后宫服务,日复一日的劳动,常年远离亲人故里,享受不到正常的人伦之乐。少年入宫,白头时仍无出头之日,死后只能统一埋在内侍省规定的“宫人冢”. 命运极其悲惨。杜牧在诗作《宫人冢》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正因为如此,宗教信仰也就成为她们重要的精神寄托.儒家纲常伦理范围内,女人处于最低级的位置,道教则是李唐皇室的宗教,主张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的佛教则成为广大宫女冀望来世改变命运的希望。佛教注重来世,这对处于此世绝望的广大宫女而言,无疑是暗暗长夜中的一点明灯。

这座名垂千古的佛塔,承载了后宫数以万计悲苦女性的希望,在苦闷忧郁中亡故的宫人们的遗物布施建塔,对亡故和健在的宫人无疑都是一种巨大的安慰。古往今来,前来游览凭吊的人们一看见那雄伟庄严的大雁塔时,在表达的大师崇敬之情的同时,无不感叹着那些终年在后宫劳碌的无名宫人的命运。

如果说,玄奘为临产的武氏主持三皈依祈福、为宝乘尼授戒是对健在女性生命的关怀,主持大慈恩寺建造大雁塔则是对业已亡故的妇女的慈悲护念。

综观玄奘大师一生,主要致力于佛经翻译与著述,很少有时间直接面对信众展开弘化,但他并没有忘记佛陀对终生的悲悯,他的功业成就离不开女性的支持,同时他也充满了悲心和慈悯,对封建社会妇女命运非常同情。玄奘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同时极其富于政治智慧,他通过自己的行为既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佛教的慈悲,另一方面达到了积极争取关键政治人物的支持,为他的西行大业和佛教整体发展获得宽松的政治环境的效果。

Xuanzang and Female

Zhou Yuru

Associate Researcher,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Shaanx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Abstract:When Master Xuanzang sought Dharma,propagated and preached Buddhism,he got various assistance,especially from the imperial empress dowager Zhang of Gaochang Kindom.After returning to China,although Xuanzang devoted himself to sutra translation rather than preaching to the followers,what he did such as giving the nunhood ordination in imperial nuneries,presiding over Da- Ci- en monastery and manag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eat Wild Goose Pagoda and tonsuring the Prince,the king of Buddha-light named by Xuan Zang,all reflect his great religious caring for all living beings.

Key words:Xuanzang,Buddhism,Altar Venerable,Dayan Pago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