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不异的种现关系

(一)不一不异的种现关系

种子即是万法得生的因,《成唯识论》卷二明确地说: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20]

万法现行的生起并不是从无中来、自然而有,现行得以生长必须得有其生因,种子即为其生因,现行是与种子的潜在力相对的概念。王恩洋在《中国佛教与唯识学》中对现行作明确地解释:

现谓显现,行谓生起,异诸种子势力潜存相用隐伏,是故说名为现行也,即心、心所及色法,于现起位皆名现行。[21]

现行是心、心法及色法的一种现起状态。现行与种子构成万法世界,种子是流转相续,生长还灭的,有漏种子通过熏习作用生成无漏种子,显现阿赖耶识真如本性,最终证得涅槃。现行妄执是诸识虚妄分别所致,所有诸识都含藏在第八识当中,因此种子是染净一体,同时又可接受善与恶的习气,同持有漏与无漏种。种子待缘而生现行,这里的缘包括增上缘、所缘缘和等无间缘这三缘对现行生起有促进的作用,但不是其直接的因。种子和众缘是现行生起的两个条件:一个是直接因,一个是间接因,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种子或者只有众缘都不能生起现行,这就如同没有米只有锅,无论如何加热都做不出饭来,同理,只有米而不加热也做不出饭来。诸法即生即灭,当诸法灭时,必会留有习气,此即为现行熏习的种子,此习气待缘再复生现行。

从以上可以看出,种子是产生现行的一种潜在力量,但必须要待众缘而能生起现行。种子是因,现行是果;现行即灭时,必然会留有习气,这就是现行熏习种子的理论。习气是不具备功能,所以说种子与现行是“不一”的关系。种子与现行都是有为法,种子待缘即产生现行,现行虽灭,但留有习气,此即种子,现行与种子在即生即灭的相互转化关系中不来不去的,所以说种子与现行是“不异”的关系。

王恩洋在《中国佛教与唯识学》中对种子与现行的关系解释:“生而不常,灭而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22]种子与现行的这种“生而不常,灭而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关系表现出一种连续性和流动性。《成唯识论》卷三说:

灭若现在,生应未来?有故名生,既是现在;无故名灭,宁非过去?灭若非无,生应非有;生既现有,灭应现无。[23]

现行是种子显现,现行“产生”则为现在,“灭”则为过去,现行的功能、性质是通过种子的潜在方式来传承的,当现行灭时即生起其熏习之种子,种子再生现行,由此可见,现行是在生灭变化中不断流动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王恩洋说:“复云差别者,此之功能个别,唯生个别果,随功能异生果异殊。”[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