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取经到译经的转型中沉潜精神旨趣与终极追求

从取经到译经的转型中沉潜精神旨趣与终极追求

李 媛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博士生

摘要:玄类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伟人,就在于他的西天取经和回国后的译经。在众多西天取经以及东土传教的高僧中,玄类之所以是玄类并不在于他译经的数量,也在于他的政治交往以及由此获得的崇高地位,而在于他的精神旨趣与终极追求。而使他从一般译经僧中脱颖而出的是他对唯识学的情有独钟以及他对弥勒净土的追求。这两种情怀分别占据了他的现世关怀和来世关切,并在理性思辨的精细化求索中,涵养和升腾其超理性的信仰,两种看似隔离的精神现象在玄类身上得到有机的统一,从而实现了其现世生命的价值和来世生命的超越。

关键词:玄奘;精神;终极追求

自玄奘投身佛教以来,他卓越的品格就一直为时人所称道与赞叹,尤其是他西行之后所完成的一系列超群业绩,更是在佛教历史上放射着无上的荣光。印度大乘佛教徒尊称玄奘为“大乘天”,印度的小乘佛教徒尊称他为“解脱天”。印度戒日王称其为“大贤”,同时代的中国皇帝唐太宗称赞他为“法门之领袖”,同时代的佛教管理官员称其为“释门伟器”,当时的僧人称其为“释门千里之驹”,当时的佛教史学家道宣则称他为“季代之英贤”,“佛宗之法将”,最为普遍的称呼则是“三藏法师”。

我国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说他是“千古之一人”,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称赞他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的中国人则称其为伟大的翻译家、思想家、佛学家、旅行家、外交家以及杰出的留学生代表,中印友好交往的使者、一代宗师等。当代印度孟加拉僧伽大会秘书长达摩帕尔说:“玄奘依然活在每一个印度人的心灵深处,倘若没有他字字珠玑般的著作,我们印度的历史就不会完整。”这些崇高的赞美之词无不承载着玄奘伟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