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译场的组织及其成就论略
杨维中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提要:贞观十九年三月一日起,玄类法师开始翻译佛典。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寺设立正式译场。此外,在唐王朝宫廷也相机暂立译场进行翻译,先后有长安北阀紫微殿右弘法院、长安大内顺贤阁、洛阳大内丽日殿等处。玄类共译出佛教经典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巨大数量,比新旧译家和玄类齐名的罗什、真谛、不空的所译全部,还要多出六百余卷。而从翻译作品的类型上说,尽管他心仪的是瑜伽行派,但他仍然立足于全面地翻译介绍佛教的整体内容,举凡佛教经、律、论,大乘、小乘,几乎所有品类的经典,都有译本现世。
关键词:玄奘译场;奘译
玄奘回国之后,立即请求太宗允许从事佛典汉译活动。至麟德元年(664)圆寂,二十余年,玄奘法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译经和授徒活动。玄奘的翻译工作获得了唐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两代皇帝的大力支持。而玄奘卓有成效的翻译活动,除三藏自身的勤奋工作之外,完备的译场组织和协调的分工,也是其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