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寺院藏书探赜

唐代长安寺院藏书探赜

王丽娜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摘要:唐代长安西明寺、大慈恩寺、大荐福寺、大兴善寺等著名寺院除了是信仰、文化中心,同时也承载着收藏佛教和世俗典籍的功能。唐代长安寺院藏书之兴盛与长安是佛典翻译中心、教学与知识中心,以及世俗典籍的学习是唐代长安寺院僧人日常所研习等有密切关系。长安寺院藏书的影响与意义是深刻而深远的。

关键词:寺院藏书;西明寺;大慈恩寺;大荐福寺;玄奘

长安在唐代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中心,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在唐代长安的历史时空中开出分外夺目的花朵。唐代长安佛寺中,佛典的传译、文献的形成、诗歌的发展、绘画戏曲甚至寺院藏书等活动共融共生,交相辉映。其本质是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领域的呈现,它们集中在寺院的实体内,则可以探讨这件在不同领域内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因佛教将法视为诸佛之母,主张供养和抄写佛经具有极大的功德,因此佛教徒历来重视法供养,寺院也十分强调对佛典的收藏。

中国的寺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藏书体系的主体。[1]东汉时期白马寺等寺院就收藏了一定数量的佛典。魏晋南北朝,寺院藏书初兴。唐代长安寺院藏有丰富的图书设备,除佛典外,还藏有种类繁多的世俗典籍。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提到:“凡释氏之书,始于汉,盛于梁,极于隋、唐,而皆少杀于宋之南渡。”[2]隋唐时期,佛教寺院形成了以大藏为主的寺院藏书体系。唐代是我国寺院藏书的高峰,无论从藏书数量、规模到种类均达到高峰。被誉为佛教第二故乡的唐代长安,其著名寺院藏书情况如何?何以唐代达到寺院藏书的巅峰,这些寺院藏书又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