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传》的英译状况

三、《慈恩传》的英译状况

与十二卷本的《大唐西域记》比较而言,《慈恩传》的翻译和研究都相对比较薄弱。以西文为例,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是1851年由法国学者M.斯坦拉.儒莲翻译的《慧立、彦(悰)的玄奘传及其629—645年旅行》(即《慈恩传》一书)。而就英译本的情况来看,目前相关的只有三本,一本是比尔(Samuel Beal,1825—1889)根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前五卷编译的英文本,题目是《玄奘的一生》(The Life of Hiuen-Tsiang),出版于1911年[22]。比尔曾作为英国传教士,清代来华,翻译过多部中国古文典籍,其中以《大唐西域记》最为著名,为西方的玄奘研究提供了最早的译本。但他的这部《玄奘的一生》仅仅译出了原书的前五卷,而将后五卷中的表疏一律略去,仅编译了玄奘回国后的行迹,整部书的翻译质量差强人意。另外两本出版于不同的年代,都是同一译者李荣熙。较早的译本出版于1959年,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为纪念玄奘法师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组织翻译的,英文题目是The Life of Hsuan Tsang[23],此译本尽管译出了全文的十卷,但从第六到第十卷,并没有译全,只是一种编译的形式,略去了很多诏书、奏表和信件等;较晚的译本出版于1995,英文题目为A Biography of the Tripitaka Master of the Great Ci’en Monastery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24]。就译文的质量而言,第二本显然是在前一本的基础之上,经过修改润色修改之后的全译本,因而也是目前最好的译本。李荣熙(1916—1997)居士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他是著名佛教学者、翻译家。他翻译过许多佛教典籍,包括《比丘尼传》、《大唐西域记》、《印度教与佛教史纲》等,并承担过《佛教百科全书》英文版的编纂工作。

翻译活动从来都不只停留语言学意义上,而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展开的文化学意义上的翻译。译本的形成除了受到译者自身的诠释及翻译能力的制约外,也受到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的影响。尤其译者需要泛观博览前人对古代文献的翻译和注释,借鉴吸收历代善注善译的成果及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领会和传递典籍的内容和意义。因此,《慈恩传》的不断复译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