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足迹石上的图纹及其象征意义

(二)佛足迹石上的图纹及其象征意义

《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8 处佛足迹石中,涉及具体佛足图纹的描述有2 处,其中提到的佛足图纹有四种:莲花、车轮、鱼形纹、卍字花纹。例如:《大唐西域记》卷八:“两迹俱有轮相,十指皆带花文,鱼形映起,光明时照。”这里提到的图纹有:车轮、卍字纹、鱼形纹。《大唐西域记》卷四:“足所履迹,皆有莲华之文。”这里就明确指出佛足上有莲花的图纹。相比较于晚期发现的佛足迹石实物资料上丰富的图案,诸如:卍字轮、三钴、双鱼、宝瓶、海螺、法轮、莲花、月王纹、象牙纹等,《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佛足图纹稍显简单,反映出佛足迹石崇拜较早的形态,其中各种不同的图案也都具有丰富的佛教象征意义。

莲花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义,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中,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因此,莲花表示清净的功德和清凉的智慧。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台之上,代表着他们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车轮是现实生活中车乘的组成部分,借助车轮的运载可以使人们通达目的地。车轮还具有循环往复的特征,具有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含义。在古印度,车轮与转轮圣王观念结合,作为轮宝成为转轮圣王七宝中最重要的内容,代表着无所不破的力量,被赋予神圣内涵。轮宝以太阳为原型,车轮辐条作辐射状,象征光明普照世界。于是,车轮被赋予力量和光辉的意义,广泛地应用于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美术当中。佛教经典经常称说法为转法轮,佛陀以无畏力量,击破遮蔽众生的暗冥和愚痴,传布人生真理,将众生运载到理想彼岸。因此,车轮代表着力量、真理和光明[11]。2014年在中国举办的第27 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决定将法轮作为佛教教徽。

鱼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喻指佛法具有无限生机,如鱼游水中,自由自在,解脱劫难,游刃自如。象征着生机与繁荣,隐喻佛教昌盛不衰。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卍”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12]。卍字系用来表征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众生。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左旋都是对的。

关于佛足图纹,《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稍有不同。对于摩揭陀国的如来足迹石,《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佛足迹石上有车轮、鱼形纹、卍字花纹三种图纹,而成书稍晚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记载其上有车轮、卍字花纹、宝瓶、鱼形纹等图案,比《大唐西域记》记载多出了宝瓶图纹,且图纹数量当在四种以上[13]。成书于晚唐的《北山录》同样沿袭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这一记载[14],而成书于宋代的《金光明经照解》则说:“西域记云,摩揭陀国波咤厘城精舍中有一大石,上有释迦所履双迹,长一尺八寸,广六寸,俱有千辐轮辋,十指华纹卍字鱼瓶宝剑之状。”[15]这是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宝剑图纹,虽然文中指明是引用《大唐西域记》的内容,但明显与原文不符,当不可信。应当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佛足图纹的记载前后不同,今天已难以厘清真相。但这同时反映出佛足迹石崇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