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教界自身建设方面的建议
1.不断增强西部宗教的自养能力
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之所以能处于强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我们用于这方面的财力却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必须加大经济投入、创造较好的物质条件,特别要帮助宗教界解决好自养问题,不断提升宗教界的经济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较强的经济力量作后盾,抵御境外势力的宗教渗透就会面临一系列困难,宗教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2.逐步树立西部少数民族的宗教权威形象
这些权威形象由人和机构组成,所谓权威是指在西部少数民族心目中的权威,而不是官方认定的、或学术界认可的、乃至哪个国际机构认可的权威,过去类似的权威其实往往在实际生活中都起不到权威的作用。而传统的权威中,有一些却失去了“控制”(不仅仅是政治的、也包括文化的、心理的控制),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成了难以应对的权威。通过宗教传统来培养新的权威,可以逐渐抵消传统权威的影响,而在没有权威的地区,则可以通过如理如法的途径树立权威,达到统摄、感召、教化等作用。
3.办好中国教会和寺院是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宗教信仰开始复苏并快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信教群众已经超过一亿多人,拥有教职人员约三十万人,有二十多个民族信仰宗教。有的调研成果则显示,目前中国的信教人数已超过三个亿。在法制逐步健全和政府部门管理逐步正规的条件下,还必须从教会的基层组织和管理入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问题,其内因还是来自于宗教内部。各地各宗教的教会和场所,是基层群众信教的基本组织机构,与信众之间是直接的联系。如果做好初步的工作,将出现的宗教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或者是通过预防,限制了某些事件的发生,所出现的宗教问题就会大幅度减少。
当前,政府部门不仅要改善宗教场所和宗教院校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批热爱社会主义、深受信众尊重的教职人员。要把经学造诣深、政治素质好的骨干力量推上领导岗位,使宗教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宗教人士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