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翻译经论编年
玄奘从印度回来以后,仅仅准备了一百天工夫,就从事他毕生的翻译事业。十九年中,翻译地点虽然迁居了好几处(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宫)。此外,在随时应召陪伴皇帝的间隙,在皇宫等临时住地玄奘都没有停止翻译工作。玄奘共译出佛教经典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巨大数量,比新旧译家和玄奘齐名的罗什、真谛、不空的所译全部,还要多出六百余卷。而从翻译作品的类型上说,尽管他心仪的是瑜伽行派,但他仍然立足于全面地翻译介绍佛教的整体内容,举凡佛教经、律、论,大乘、小乘,几乎所有品类的经典,都有译本现世。
下文依据唐靖迈《古今译经图纪》、唐智昇《开元释教录》以及经论“译后序”等相关资料,参照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编成玄奘翻译经论年表,文字顺序是先标翻译年月,再列经论名称、卷数,然后是翻译地点,最后是主要助译者。
贞观十九年(645)
五月二日至九月二日,《大菩萨藏经》二十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智证、道宣证文。
六月十日至岁暮,《显扬圣教论颂》一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辩机等笔受。
七月十四日,《六门陀罗尼经》一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辩机等笔受。
七月十五日,《佛说佛地经》一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辩机等笔受。
十月一日,开始翻译《显扬圣教论》,长安弘福寺翻经院,智证等笔受。
贞观二十年(646)
正月十五日,完成《显扬圣教论》二十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智证等笔受。
正月二十日至闰三月二十九日,《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玄颐等笔受。
五月十五日开始翻译《瑜伽师地论》一百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灵会、明浚等笔受。
贞观二十一年(647)
继续翻译《瑜伽师地论》,长安弘福寺翻经院,灵会、明浚等笔受。
二月二十四日,《大乘五蕴论》一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三月一日,开始翻译《摄大乘论无性释》十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大乘巍、大乘林等笔受。
五月十八日至七月十三日,《解深密经》五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秋八月六日,《因明入正理论》一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弘福寺沙门明浚等笔受证文。
贞观二十二年(648)
继续翻译《摄大乘论无性释》十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大乘巍、大乘林等笔受。
三月二十日,《天请问经》一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辩机等笔受。
五月十五日,历时两年,完成《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的翻译,长安弘福寺翻经院,灵会、明浚等笔受。
五月十五日,《胜宗十句义论》一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云隽等笔受。
五月二十九日,《唯识三十论颂》一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十月一日,《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坊州玉华宫弘法台,杜行顗等笔受。
十一月十七日,《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北阙紫微殿右弘法院,玄忠等笔受。
十二月十八日,开始翻译《摄大乘论世亲释》十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巍等笔受。
闰十二月二十六日,开始翻译无著《摄大乘论本》三卷,北阙紫微殿右弘法院,大乘巍等笔受。
贞观二十三年(649)
正月一日,《缘起圣道经》一卷,北阙紫微殿右弘法院,大乘光等笔受。
正月十五日至八月八日,《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十六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二月六日,《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五月十八日,《甚希有经》一卷,终南山翠微宫,大乘钦等笔受。
五月二十四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终南山翠微宫,知仁等笔受。
六月十七日,完成无著《摄大乘论本》三卷,长安弘福寺翻经院,大乘巍、大乘林等笔受。
六月十七日,完成《摄大乘论世亲释》十卷,北阙紫微殿右弘法院,大乘巍等笔受。
六月十七日,完成《摄大乘论无性释》十卷,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毕,沙门大乘巍、大乘林等笔受。
七月十五日,《菩萨戒羯磨文》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七月十八日,《王法正理论》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林等笔受。
七月十九日,《最无比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七月二十一日,《菩萨戒本》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十月三日至十一月二十四日,《佛地经论》七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十二月二十五日,《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知仁等笔受。
永徽元年(650)
正月一日,《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二月一日,《瑜伽师地论释》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晖等笔受。
二月三日至八日,《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笔受。
二月八日,《说无垢称经》六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五月五日,《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慧立等笔受。
六月十日,《广百论本》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元瑜等笔受。
六月十日,《大乘掌珍论》二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六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二十三日,《大乘广百论释论》十卷,大慈恩寺翻经院,敬明等笔受。
九月十日至十一月八日,《本事经》七卷,大慈恩寺翻经院,靖迈、神晈等笔受。
九月二十六日,《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云等笔受。
永徽二年(651)
正月九日,《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正月二十三日至六月二十九日,《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四月五日,开始翻译《阿毗达磨显宗论》,大慈恩寺翻经院,慧朗、嘉尚等笔受。
五月十日,开始翻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大慈恩寺翻经院,元瑜等笔受。
闰九月五日,《大乘成业论》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月份不明,《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元瑜等笔受。
永徽三年(652)
继续翻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大慈恩寺翻经院,元瑜等笔受。
正月十六日至三月二十八日,《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七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大乘云等笔受。
四月四日,《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十月二十日,完成《阿毗达磨显宗论》四十卷,大慈恩寺翻经院,慧朗、嘉尚等笔受。
永徽四年(653)
继续翻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大慈恩寺翻经院,元瑜等笔受。
正月一日,开始翻译《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大慈恩寺翻经院,元瑜等笔受。
永徽五年(654)
闰五月十八日,《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六月五日,《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七月十日,完成《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元瑜等笔受。
七月二十七日,完成《阿毗达磨俱舍论》三十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元瑜等笔受。
九月十日,《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九月二十七日,《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云等笔受。
九月二十八日,《显无边国土功德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云等笔受。
九月二十九日,《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云等笔受。
十月十日,《持世陀罗尼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神泰等笔受。
显庆元年(656)
三月二十八日,《十一面神咒心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玄则等笔受。
七月二十七日,《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大慈恩寺翻经院,嘉尚、大乘光等笔受。
显庆二年(657)
正月二十六日,开始翻译《阿毗达磨发智论》,长安大内顺贤阁,玄则等笔受。
十二月二十九日,《观所缘缘论》一卷,洛阳大内丽日殿,大乘光、大乘云等笔受。
显庆三年(658)
继续翻译《阿毗达磨发智论》,长安大内顺贤阁,玄则等笔受。
四月十九日,《不空羂索神咒心经》一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七月三日,完成《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嘉尚、大乘光等笔受。
七月二十七日,《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十二卷,大慈恩寺翻经院,大乘光等笔受。
十月八日至十三日,《入阿毗达磨论》二卷,大慈恩寺翻经院,释诠、嘉尚等笔受。
显庆四年(659)
闰十月,《成唯识论》十卷,坊州玉华寺云光殿,大乘基等笔受。
显庆五年(660)
正月一日,开始翻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坊州玉华寺玉华殿,大乘光、大乘钦、嘉尚等笔受。
五月七日,完成《阿毗达磨发智论》二十卷,坊州玉华寺译毕,玄则等笔受。
九月一日至十月二十三日,《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十八卷,坊州玉华寺,大乘光等笔受。
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始翻译《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坊州玉华寺明月殿,弘彦、释诠等笔受。
龙朔元年(661)
继续翻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坊州玉华寺玉华殿,大乘光、大乘钦、嘉尚等笔受。
继续翻译《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坊州玉华寺明月殿,弘彦、释诠等笔受。
五月一日,《辩中边论颂》一卷,坊州玉华寺嘉寿殿,大乘基笔受。
五月十日至十三日,《辩中边论》三卷,坊州玉华寺嘉寿殿,大乘基笔受。
六月一日,《唯识二十论》一卷,坊州玉华寺庆福殿,大乘基笔受。
七月九日,《缘起经》一卷,坊州玉华寺八桂亭,神晈等笔受。
龙朔二年(662)
七月十四日,《异部宗轮论》一卷,坊州玉华寺庆福殿,大乘基笔受。
龙朔三年(663)
六月四日,《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卷,坊州玉华寺八桂亭,大乘基笔受。
十月二十日,完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坊州玉华寺玉华殿,大乘光、大乘钦、嘉尚等笔受。
十二月三日至八日,《五事毗婆沙论》二卷,坊州玉华寺玉华殿,释诠等笔受。
十二月二十九日,《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坊州玉华寺玉华殿,大乘光等笔受。
十二月二十九日,完成《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坊州玉华寺明月殿,弘彦、释诠等笔受。
麟德元年(664)
正月一日,《咒五首经》一卷,坊州玉华寺玉华殿,大乘光等笔受。
On Organiz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Xuanzang's Translation Institutes
Yang Weizhong
Professor,Institute of Philosophy,Nanjing University
Abstract:On March 1st of the nineteenth year of Zhenguan Era(645 A.D),Xuanzang started to translate the Buddhist sutra. Since then,Xuanzang had set up formal translation institutes in Hongfu Temple,Ci'en Temple,Xi Ming Temple,and Yuhua Temple successively. In addition,he established temporary translation institutes in the royal court. He translated 75 works of Buddhist sculptures in 1,335 volumes into Chinese,which had a surplus of some 600 volumes over that amount of all contemporary and historical translators with equal fame with him. In terms of the type of his translation,he was oriented to the comprehensiv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in spite of his strongest personal interest in Yogācāra. He translated almost all types of Buddhist sutra,ranging from classics,norms,and discussions,Mahāyāna and Hinayana Buddhism.
Keywords:Xuanzang Translation Bureau,Translation
【注释】
[1]《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大正藏》第50 册,第252 页上—中。
[2]《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大正藏》第50 册,第252 页中—253 页上。
[3]《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大正藏》第50 册,第253 页上。
[4]《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大正藏》第50 册,第253 页中。
[5]《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大正藏》第50 册,第253 页下。
[6]《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大正藏》第50 册,第253 页下。
[7]《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大正藏》第50 册,第253 页下—254 页上。
[8]《续高僧传》卷四,《大正藏》第50 册,第455 页上。
[9]《广弘明集》卷二十二,《大正藏》第52 册,第258 页上。
[10]《广弘明集》卷二十二,《大正藏》第52 册,第258 页上。
[11]《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58 页上。
[12]《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59 页上。
[13]《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57 页下—258 页上。
[14]《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58 页上。
[15]《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58 页上。
[16]《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58 页上。
[17]《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59 页中。
[18]《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59 页中—下。
[19]《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59 页下。
[20]《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60 页上。
[21]《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60 页上。
[22]《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60 页上。
[23]《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60 页上—中。
[24]《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60 页下。
[25]《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60 页下。
[26]《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61 页上。
[27]《慈恩传》卷七,《大正藏》第50 册,第261 页上。
[28]《慈恩传》卷八,《大正藏》第50 册,第266 页上。
[29]《慈恩传》卷八,《大正藏》第50 册,第266 页上—中。
[30]《旧唐书》卷四,北京:中华书局校本,1975年,第75 页。
[31]《慈恩传》卷九,《大正藏》第50 册,第272 页下—273 页上。
[32]《慈恩传》卷九,《大正藏》第50 册,第273 页中—下。
[33]《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5 页中。
[34]《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5 页中—下。
[35]《集古今佛道论衡》卷四,《大正藏》第52 册,第388 页下。
[36]《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5 页下。
[37]《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6 页上。
[38]《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6 页中。
[39]《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6 页中。
[40]《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6 页中。
[41]《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大正藏》第50 册,第219 页上。
[42]《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6 页下。
[43]《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6 页下—277 页上。
[44]《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7 页上。
[45]《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7 页中。
[46]《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7 页下。
[47]《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7 页下—278 页上。
[48]《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8 页上。
[49]《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8 页上。
[50]《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8 页上。
[51]《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8 页上。
[52]《慈恩传》卷十,《大正藏》第50 册,第278 页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