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道场信仰
罗汉,为阿罗汉之简称,有两层意思,即阿罗汉果位和阿罗汉圣者。“阿罗汉果位,又称无学果位,即早期佛教和小乘佛教追求的最高宗教境界,破除烦恼,再不轮回,永入涅槃;阿罗汉圣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大解脱者。”[100]本文所指为后者。在阿罗汉圣者中,最为有名的是佛陀的十大弟子,玄奘对其中一些弟子的道场多有记载,此外,也记载有其他一些罗汉道场。
1.十大弟子道场信仰
佛陀的十大弟子即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四、天眼第一的阿那律,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说法第一的富楼那,论义第一的迦旃延,持律第一的优婆离,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和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大唐西域记》对十大弟子道场的记载,多集中于秣菟罗国和摩揭陀国,此外,臂多势罗国也有佛弟子的道场。
秣菟罗国有:
释迦如来诸圣弟子遗身窣堵波,谓舍利子(旧曰舍利子,又曰舍利弗,讹略也)、没特伽罗子(旧曰目干连,讹也)、布剌拏梅咀丽衍尼弗咀罗(唐言满慈子。旧曰弥多罗尼子,讹略也)、邬波厘、阿难陀、罗怙罗(旧曰罗睺,又曰罗云,皆讹略也),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诸菩萨窣堵波等。每岁三长及月六斋,僧徒相竞,率其同好,赍持供具,多营奇玩,随其所宗,而致像设。阿毗达磨众供养舍利子;习定之徒供养没特伽罗子;诵持经者供养满慈子;学毗柰耶众供养邬波厘;诸苾刍尼供养阿难;未受具戒者供养罗怙罗;其学大乘者供养诸菩萨。是日也,诸窣堵波竞修供养,珠幡布列,宝盖骈罗,香烟若云,华散如雨,蔽亏日月,震荡溪谷。国王大臣,修善为务。[101]
池北不远,大林中有过去四佛经行遗迹。其侧有舍利子、没特伽罗子等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习定之处,并建窣堵波,以记遗迹。[102]
在第一段材料中,有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优婆离、阿难、罗睺罗等诸大弟子的道场,在每年斋日的时候,其道场信仰也极为兴盛,信徒“赍持供具,多营奇玩,随其所宗,而致像设,”学习阿毗达摩的信徒供养舍利弗,修习禅定的信徒供养目犍连,诵经的供养富楼那,学律的供养优婆离,未受具戒未受具足戒的供养罗睺罗,此外,也有一些学习大乘的信徒供养菩萨。其中大小乘并弘,反映了佛教的融合。每到了供养的日子,这些道场“珠幡布列,宝盖骈罗,香烟若云,华散如雨,蔽亏日月,震荡溪谷,”而且“国王大臣,修善为务。”这说明当时的罗汉道场信仰,是极为兴盛的。在第二段材料中,记载的是以舍利弗和目犍连为首的1250 位大阿罗汉的习定之处。
在摩揭陀国,有迦叶道场鸡足山,还有目犍连的故里拘理迦邑和舍利弗故里迦罗臂拏迦邑以及舍利弗入定处和大迦叶结集三藏处等。鸡足山“高峦陗,无极深,壑洞无涯,山麓溪澗,乔林罗谷,冈岑岭嶂,繁草被岩,峻起三峰,傍挺绝崿,气将天接,形与云同。其后尊者大迦叶波居中寂灭,不敢指言,故云尊足。摩诃迦叶波者,声闻弟子也,得六神通,具八解脱。”[103]这里描述了鸡足山的地形环境,并且指出大迦叶于其中寂灭。另外,“伽蓝西南行八九里,至拘理迦邑,中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尊者没特伽罗子本生故里。”[104]记载的是目连的故里拘理迦邑。此外,“频毗娑罗王迎佛东南行二十余里,至迦罗臂拏迦邑,中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尊者舍利子本生故里,井今尚在。傍有窣堵波,尊者于此寂灭,其中则有遗身舍利。”[105]记载的是舍利弗故里迦罗臂拏迦邑,需要指出的是,舍利弗亦于此地寂灭,此处还有他的舍利。
另外,摩揭陀国还有一处精舍,是舍利弗等大罗汉道场,“精舍侧有数石室,舍利子等诸大罗汉于此入定”。[106]另外在一处大竹林中,有大石室,是大迦叶等罗汉道场,“竹林园西南行五六里,南山之阴,大竹林中,有大石室,是尊者摩诃迦叶在此与九百九十大阿罗汉,如来涅槃后结集三藏。前有故基,未生怨王为集法藏诸大罗汉建此堂宇。”[107]
此外,在臂多势罗国还有迦旃延建立的道场,“此东不远有故伽蓝,是昔大迦多延那大阿罗汉之所建立。”[108]其中的大迦多延那大阿罗汉,即是论义的迦旃延。
2.其他罗汉道场信仰
其他的罗汉道场,约有三类,一是已经得道的罗汉造论的道场,一类是罗汉修行的道场,一类是罗汉自己建立的道场。
在鞞索迦国城南道左,有一座大伽蓝,是一处著名的罗汉造论道场,“昔提婆设摩阿罗汉于此造《识身论》,说无我人;瞿波阿罗汉作《圣教要实论》,说有我人。因此法执,遂深诤论。”[109]是说提婆设摩阿罗汉和瞿波阿罗汉曾于此佛寺造论。
在摩揭陀国,有一处罗汉修行道场佛陀伐那山,位于鸡足山东北百余里,该山“峰崖崇峻,巘崿隐嶙,岩间石室,佛尝降止。傍有盘石,帝释、梵王摩牛头栴檀涂饰如来,今其石上余香郁烈。五百罗汉潜灵于此,诸有感遇,或得睹见,时作沙弥之形,入里乞食,隐显灵奇之迹,羌难以述。”[110]佛陀伐那山曾是五百罗汉修行的重要道场,该山“隐显灵奇”,是一处重要的罗汉道场。
此外,还有一种罗汉建立的道场。多为所行阿罗汉建立,约有三座,分别位于案达罗国、伐腊毗国和摩诃刺侘国。案达罗国的瓶耆罗城侧,有一座大伽蓝,是所行阿罗汉所建。“重阁层台,制穷剞劂,佛像圣容,丽极工思。伽蓝前有石窣堵波,高数百尺,并阿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之所建也。”[111]伐腊毗国也有一座大伽蓝,“阿折罗阿罗汉之所建立,德慧、坚慧菩萨之所游止,于中制论,并盛流布。”[112]此外,摩诃刺侘国的东边有一座大山,“迭岭连障,重峦绝巘”,其中有一座伽蓝,也是所行阿罗汉所建立,“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面壑,阿折罗阿罗汉所建。”[113]关于该座道场的情况,玄奘有详细记载:
伽蓝大精舍高百余尺,中有石佛像,高七十余尺。上有石盖七重,虚悬无缀,盖间相去各三尺余。闻诸先志曰:斯乃罗汉愿力之所持也;或曰神通之力;或曰药术之功。考厥实录,未详其致。精舍四周雕镂石壁,作如来在昔修菩萨行诸因地事。证圣果之祯祥,入寂灭之灵应,巨细无遗,备尽镌镂。伽蓝门外,南、北、左、右各一石象。闻之土俗曰:此象时大声吼,地为震动。昔陈那菩萨多止此伽蓝。”[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