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摸足礼
2025年09月26日
(一)印度摸足礼
在印度,摸足礼是传统印度教的躬身和触大师之脚的惯例和基本礼仪之一。它的名字是“查兰斯帕史”(CharanSparsh),查兰(Charan)是指脚,斯帕史(Sparsh)表示接触。这两个词合在一起的意思是触摸人的脚,印度人通过这种礼仪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自古以来即为印度人生活法规之基准的《摩奴法典》规定,学生在开始学习吠陀和学习完成后,必须有规律地问候老师和触摸教师的脚。走到老师跟前时,学生必须用右手摸老师右脚和用左手摸老师左脚。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也有相应记载。
印度人这种传统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到佛教的礼仪,佛教的崇拜典仪自礼足始,礼足之仪是佛教崇拜的原始表征。在佛经中,“头面礼足”、“顶礼佛足”或“接足作礼”的记载极为常见。这种礼法不仅限于对佛的尊敬,在印度,下座僧侣也可对上座高僧行这样的隆礼,它是向尊者表达最高敬意的形式。初唐的道宣法师(596- 667)在《释门归敬仪》中解释说:“头面礼足者,正是拜首之正仪也。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高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24]
正是由于这种已经深入骨髓的民族生活习惯和礼仪观念,直到现在印度很多墓地或是名人的雕塑前都还有脚型标志,以方便人们在祭拜时使用摸足礼,以此表达对死者的敬意。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佛陀灭迹后,僧众们为了能够继续对佛陀使用摸足礼来表达敬意,而制作出数目众多的佛足迹石。独立的佛足迹石,为人们头面礼足顶礼提供了便利,这是它得以产生、发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