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寺院藏书形貌

一、唐代寺院藏书形貌

唐代长安地区寺院二百余所,兰若、精舍、佛堂遍布坊市。唐代长安是佛教宗派建立中心,佛教经典翻译中心、高僧汇集的宗教交流中心、佛教世俗化教育以及市民文化娱乐中心。长安寺院林立,藏经之所众多。汤用彤先生曾指出,唐代西明寺、庐山东林寺是唐代最有名的寺院藏书。[3]

佛教寺院藏书类型,可大体分为两类,即所谓的“内典”和“外典”。内典主要指各种类型的佛典,具体包括三藏类、(原典翻译类),含译师翻译的各类佛典、寺院所藏但未及翻译的佛典;注释类,含僧人对佛典和论典的著疏;编撰类,僧人编撰的著述,含僧人编集的书、撰写的非注释类文章;寺院各类文书,含寺院宗教活动的各类文书,寺院经济类文书等。外典类,主要指儒家、道家、诗歌、书法、绘画、小说、戏曲、蒙学、僧人诗文集等不同主题的书籍,如白居易曾将自己的文集送到寺院收藏。从语言类型分,中国古代寺院藏书也有汉语、梵语、藏语以及其他不同语言类型典籍。

唐代寺院众多,名寺林立,影响深远的有慈恩寺、西明寺、香积寺、弘福寺、大荐福寺等等。这些寺庙既是信仰、文化的中心,同时也藏有种类不同、数量庞大的佛典和世俗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