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报仇的例子并不多见,现存的比丘尼墓志仅此一例。
“妙寂,父鼎,与华往长沙广陵间。元和十一年之潭州,不复。过期数月,妙寂忽梦父被发裸形,浴血满身,泣曰:‘吾与汝夫湖中遇盗,皆已死矣。以汝似有志者,天许复仇。但幽冥之意,不欲显言,故吾隐语报汝。诚能思而复之,吾亦何恨!’”[59]后经过千辛万苦,妙寂终于找到仇人,“得其所丧以归,尽奉母而请从释。”[60]
总之,唐代比丘尼出家的原因很多,但是,总离不了唐代的历史背景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