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的转型升级

(一)旅游专业的转型升级

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样,高校旅游专业建设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越来越迫切。因为综观几十年来高校旅游类的专业,可以肯定地说,服务传统旅游业有余,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技术的运用,则显得不足。有研究者指出,旅游管理专业需求量日益增大,但是它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其中存在两大基本现实,即:旅游企业与机构难以招到所需人才,而较高学历层次的旅游管理学生难以就业[12]。根据广西人才网的数据显示,服务类职位人才供求持续走低,供大于求,然而很多企业却表示自己找不到满意的旅游人才。这些早就暴露出来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旅游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转型升级的形势下,主动意识和指导思想还是慢了半拍。

国家旅游局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我们认为,这可以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是根据旅游新业态的变化,加快急需专业的建设。比如,会展策划与管理、西餐工艺、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国际邮轮、边境旅游等,都是产业需求较大的专业,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地域特色,合理分布,各施所长。尽管新兴专业受专业目录的限制,但在突出地域、突出特色和突出内容上,还是应当有所作为。二是优化专业结构。综观高校旅游类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餐饮管理、旅游英语、景区规划等,都是一些传统、强势专业,布点多、招生数量大。以广西为例,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占了旅游类专业招生人数的61.37%。这些专业面临着结构优化的问题。今天的酒店,早已不同于以前的酒店,从客源构成与层次、从服务内容到管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酒店管理专业呢?非优化不可。所谓专业优化,就是传统专业的创新,应根据产业的变化,适应产业的变化,去掉过时的不相适应的内容,在坚持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将最新企业理念、企业管理纳入到专业建设内容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