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研讨型课程“旅游市场研究”与国外同类课程的比较

(二)全英文研讨型课程“旅游市场研究”与国外同类课程的比较

1.更加注重具有中国特色旅游市场研究的教学创新模式

无论是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还是出境旅游,只有旅游客源市场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与全球效应。在大型节事活动方面,也只有旅游客源是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的,而其他相关项目都是政府和企业投入。因此,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出境旅游消费已居全球第一,旅游目的地已居全球第五,我国不但是旅游大国,更是旅游强国。因此,对中国特色的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深入研究和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市场研究案例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例如出境旅游市场、购物消费市场、会展旅游市场等),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定量方法和文化差异定性研究,提出具有科学依据、中国特色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是“旅游市场研究”全英文课程不同于国外同类课程的重要特点。

2.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创新模式

通过全英文课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研讨方式,一是培养了学生表达的条理性、语言的礼貌性、行为的礼仪性;二是鼓励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发言和演讲,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竞争能力;三是教会学生全英文表达与工作求职面试过程中发言必备的一些礼仪,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四是该课程为研讨型课程,课前预习,课上听讲,结合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总结,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这些均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本研究论述了全英文研讨型课程“旅游市场研究”的建设目标模式,即加强学生对旅游市场理论研究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阐述了全英文研讨型课程“旅游市场研究”的发展优势和三大教学模式特色,即课堂讲授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案例研究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应用实践型的教学模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融会贯通式的教学模式;研究了全英文研讨型课程“旅游市场研究”主题设计的创新模式,即立体化旅游市场教学途径与多元化旅游市场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主题设计创新模式、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主题设计创新模式、融合性旅游教育模式与应用性旅游教育改革相结合的主题设计创新模式,并将该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进行了比较。未来研究方向还可以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进行该英文研讨型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的定量研究。

【注释】

[1]郭英之,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敬锘,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在职博士研究生、桂林旅游学院讲师。董坤,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博士研究生。李小民,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054&710730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24)、教育部留学生品牌课程、上海市全英文示范课程、复旦大学精品课程的研究成果。

[2]主要参考文献:陈秋华、张健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冯卫红、刘敏:《关于山西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黄继元:《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探讨》,《旅游学刊》2003年第1期。纪培玲、路军:《基于人才资源需求的旅游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05年第1期。李家发、李家智、蔡书良:《重庆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梁勇、谭秀玲:《关于河北省旅游教育的几点思考》,《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刘丽梅、吕君:《旅游管理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思考》,《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第1期。刘媛媛:《旅游专业课堂教学和实际技能培养应追求有效结合》,《高教研究》2007年第12期。王键根:《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第3期。王宁:《旅游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旅游学刊》2005年第12期。王寿鹏、高天好:《创新导向的高等旅游教育初探》,《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全国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04年,第7页。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旅游学刊》2005年第12期。游上、郭松林:《旅游本科立体化教育模式创新初探》,《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张金霞:《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赵阳、张培茵:《关于旅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7期。周慧玲:《机遇与挑战:论职业旅游教育的发展》,《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诸丹、张日新、邓经武、魏兰、刘雪莲:《创建“旅游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