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关于实习实训的研究回顾
关于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国内学者们主要专注于两个领域: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在校内实训方面,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软件应用以及实训质量评价等。曾向阳等(2011)提出将实训室建设纳入教学建设整体进行考虑,探索了按照专业群或技术类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来设计各类实训室的建设模式与布局方案,并通过与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实训室建设基本实现了高起点、紧密契合教学、可持续和有效利用的良性发展。李小娟(2014)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教学实践时间与基地运营时间存在矛盾、服务与需求不匹配、经营管理不到位等。据此,校企双方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责任,组成实训基地共同的管理机构,通过共营实现共赢。为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时会美(2010)等从绝对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三个方面建立实训质量体系进行了阐述。
因为校内实训受到场地、设备等很多方面的制约,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贴近行业的人才培养特点,顶岗实习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要求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阐释顶岗实习,认为顶岗实习降低了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增加收入,企业也可以解决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同时,研究者也注意到了顶岗实习中的一些制约因素,认为应该通过政府行为和法律规范予以解决。(2)皇甫静等(2011)从顶岗实习的管理角度出发阐释顶岗实习,提出了顶岗实习的管理流程、运行模式和组织方式,认为顶岗实习可以有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甚至家长的共赢。姚恺帆(2011)注意到了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角色问题、法律问题,认为可以通过和企业的有效互动,以及法律的规范解决此类问题。(3)杨香花等(2011)从学生适应性问题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定量研究,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些学者也注意到顶岗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段小斌(2013)指出顶岗实习存在对口率差,管理难度大,学生权益难以保证,校企合作深度、广度欠缺等问题。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更多地将实习实训作为单独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行了研究,而将两者进行结合,建立以课题为导向、贴近行业发展、注重实训效果等完整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两者关系系统性的思考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