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及内容
桂林旅游学院在不断探索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断拓展深化校企合作中逐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出如“桂林山水高尔夫俱乐部”工学交替、“香港马会”冠名班、“希尔顿全球”订单式、“美葆翡翠”产教研学销一体化、“青春岁月旅行社”校内工厂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目前创新性地引进国际先进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瑞士“洛桑”模式,创新酒店行业、企业全程参与的国内酒店管理专业育人新机制、新模式。
1.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学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签订的实习基地协议,安排旅游专业学生进行从“认识实习”到“生产实习”再到“毕业岗位实践”的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岗位实习实践活动[5]。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职业为导向,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目前该校正与桂林山水高尔夫俱乐部开展工学交替式的人才培养实验。
2.“冠名班”模式
“冠名班”模式人才培养坚持“以服务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该校目前已与广东永顺集团、上海仙茶美文化有限公司、北京香港马会会所等数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配套了与之相匹配的如《实习合作协议》《实习管理规定》《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冠名班合作协议》《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交流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办法,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促进职业气质的养成,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化的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目前成功探索出“永顺班”“香港马会”等“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
3.“订单式”模式
订单培养是创建顶岗实习型实训基地时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型实训基地是按照企业需求,在真实的环境下工作,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企业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共享学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的合作,能够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独立自主地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品牌,促进系部师资培养、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目前该校订单式培养班有“希尔顿全球”班、“世外桃源”班、“漓江游船”班及与金通航空公司合作开办的空中乘务专业“金通班”等。
4.产教研学销模式
该校与台湾万钧企业集团公司、桂林美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开设“美葆翡翠珠宝首饰专业班”。企业提供设备和翡翠原石材料,学校提供教学场地,校企共同培养师资,学校与美葆公司及翡翠雕刻行业专家根据珠宝翡翠设计、加工、生产的特点,认真反复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一方面该校聘请雕刻行业专家授课,建立了学长辅导制度;另一方面企业也全力支持整个教学,资助学生采风,实施在校生“美葆翡翠珠宝首饰专业班勤工俭学计划”,与学校共建勤工俭学规章制度、勤工俭学成果评价准则。该计划的实施,使在校生的创作可以与市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并从中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经过四年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目前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了在校生“工学交替”勤工俭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了大批旅游工艺品如翡翠挂件和翡翠摆件及首饰设计、加工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5.校内工厂模式
该校在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中引进桂海旅行社、浙江大众旅行社、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和顺国际旅行社四家旅行社,分别就其优势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合作。合作过程中,流程再现实训基地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流程与企业完全一致,让学生熟悉企业流程,感受企业文化。通过实景化教学,努力与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将专业推向市场,将教师推向企业,将学生推向岗位,并且因时制宜成立了“青春岁月旅行社”校内工厂,让学生直接参与旅行社的运行和管理,开创并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局面。
6.瑞士洛桑模式
该校引进国际顶尖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国际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洛桑模式”,吸收国际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专业学术体系与标准、课程体系与标准、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融入国内产业元素。按“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生产、服务技能—投入市场检验并实现自我价值—战略管理与变革创新”三个阶段,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师生全方位参与生产与经营,加强成本控制和收益管理,团队创新创业,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系统培养酒店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创新酒店行业、企业全程参与的国内酒店管理专业育人新机制、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