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
GPS轨迹数据包含旅游者的时间行为信息和空间行为信息,能够精确刻画旅游者在什么时间到达了什么地点,并且结合了游客在问卷中填写的到访景点的到达时间和离开时间,计算出游客在每个景点的停留时间。具体来说,在香港海洋公园大陆游客时空行为调查中所采用的手持GPS设备能够做到1分钟两次定位,定位的经纬度坐标精确至小数点后7位,即空间误差在10米以内。在获取了主题公园游客到访景点的停留时间后,若想基于时间地理学及旅游时空行为学对主题公园游客进行分类,则需要进行聚类分析。本文采用SPSS22.0软件中的K-Means聚类方法,将交通类景点剔除后,将剩余的景点划分为场馆类(海洋奇观等)、剧场类(威威剧场等)及娱乐类(疯狂过山车等)。以每个主题公园游客的到访景点的类型,及在相应类型的总停留时间为影响因素,在分析过程中剔除了干扰聚类的部分游客,最终获得如下聚类结果,将主题公园游客共分为8类,见表1和表2。
表1 最终聚类中心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根据SPSS22.0分析结果整理。
表2 每个聚类中的观察值数目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根据SPSS22.0分析结果整理。
分析中根据游客在相应类型的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总共的游玩时间,对八类聚类结果进行命名。可按照时间、空间行为特征进行区分,将总游玩时间较长的命名为长时型,相反则命名为短时型;将主要在场馆类景点中游玩的命名为场馆导向型,主要在剧场类景点中游玩的命名为剧场导向型,主要在娱乐景点中游玩的命名为娱乐导向型。因此,将类型一命名为“长时场馆导向型”;将类型二命名为“长时娱乐为主、场馆为辅导向型”;将类型三命名为“短时剧场导向型”;将类型四命名为“短时娱乐导向型”;将类型五命名为“长时娱乐为主、剧场为辅导向型”;将类型六命名为“长时剧场为主、场馆为辅导向型”;将类型七命名为“长时均衡型”;将类型八命名为“短时场馆导向型”。
上述八种主题公园旅游者的类型可以进一步归纳总结为以下四种类型:
1.场馆导向型旅游者
包括聚类类型中的长时场馆导向型及短时场馆导向型(类型一和类型八)。这两类主题公园游客在香港海洋公园中的游览活动时间主要都花费在海洋奇观、四川奇珍馆和海马探知馆等场馆类的景点。其中,长时场馆导向型的主题公园旅游者平均在场馆类景点的停留时间占了总停留时间的81%以上;短时场馆导向型的主题公园旅游者平均在场馆类景点的停留时间占了总停留时间的68%以上。这类型的游客合计305名,约占了数据总量的43.6%。
2.剧场导向型旅游者
包括聚类类型中的短时剧场导向型和长时剧场为主、场馆为辅导向型(类型三和类型六)。这类型的主题公园游客主要将在香港海洋公园内的游览时间花费在威威剧场和太平洋海岸等具有表演项目的景点上。其中类型六在主要观赏剧场表演的情况下,仍然将部分时间花费在场馆类景点进行参观,但其平均停留在剧场类景点的时间仍占了48.2%。这类型的主题公园游客合计54名,约占了数据总量的7.3%。
3.娱乐导向型旅游者
包括聚类类型中的短时娱乐导向型,长时娱乐为主、场馆为辅导向型和长时娱乐为主、剧场为辅导向型(类型二、类型四和类型五)。这一类型的主题公园旅游者偏爱疯狂过山车、超速旋风、幻彩旋转马和翻天覆地等机械类游戏项目,类型二的旅游者仍将部分时间花费在参观场馆类景点上,类型五的旅游者仍然将部分时间花费在剧场类景点中,但其平均停留在娱乐类景点的时间仍占了总停留时间的57.7%以上。该类型的主题公园旅游者合计311名,约占了数据总量的44.4%。
4.均衡型旅游者
指聚类类型中的长时均衡型旅游者(类型七),这类旅游者在香港海洋公园内的游览时间较长,其参与的景点也较多,并未体现出较明显的景点选择导向,而是将游园时间较平均地分配在三种类型的景点当中。该类型的主题公园旅游者共30名,约占了数据总量的4.3%。
由上可见,调查中到访香港海洋公园的700名游客中,有四成多的旅游者倾向于在场馆类景点中停留游玩,有接近四成五的旅游者倾向于在娱乐类景点中游玩,有7.3%的旅游者主要前往了剧场类的景点中观赏表演,4.3%的游客较均衡地分配了在香港海洋公园内各类型景点的游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