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旨报告

一、主旨报告

王有成教授《引领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创新的国际潮流》的报告中,以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为例,介绍了中佛罗里达大学如何在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培养中引领潮流。中佛罗里达大学强调的是领导性、与业界的合作性和与全球的交流性。他们认为,知识和技能是每个学校都在做的,而在服务业中,态度更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报告中指出,在中佛罗里达大学,有97%的学生毕业后留在业内,而中国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留在业内的很少。学校应该多举办宣讲会和专业咨询,帮助学生业内就业,让适合行业的学生留下来。

河村诚治教授《日本大学旅游教育的概况和课题——高等教育机构应有的旅游教育》的报告指出,目前日本旅游专业大学生仅有极少的学生会选择旅游相关企业就业。其主要原因有两点:旅游产业处于低工资、长时间劳动的状态,并且旅游学科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之间的教学课程差别较小,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加广泛的可选择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质,供给方的旅游企业也并没有积极地雇用旅游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反而更倾向于雇用受到全面教育的学生,而非受过旅游专业教育的学生。结合这一现状,报告指出日本观光厅观光产业课提倡的旅游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大学的旅游教育不应偏重经营管理和职业培训,以接待和酒店管理为中心,而应该是以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语言为中心的,促进与包括外国人在内的外乡人的友好往来的全面人格教育。

王国钦教授《站在巨人肩膀上,旅游教育课程未来——Harvard,MIT,Stanford经验》的报告中,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实际经验为例,介绍了这三所国际顶尖学府在教育上的前沿动态。报告指出,我们应该从他人的经验中找到适合旅游教育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推行跨领域的课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整合实践教学、开展数字远程教学、革新信息化教室

肖潜辉先生《旅游教育体制创新的关键》的报告指出,中国旅游业20年来最大的问题是去专业化。在当今的大环境下,旅游业基本不是一个学习型的行业。要解决旅游教育的问题,就必须发展旅游行业。旅游教育变革的关键是跨界,其中主要是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身份跨界。旅游教育变革的核心是解决立足实际的问题,行政管理和教育科研远离实际是最可怕的误导和浪费,会招致对知识和专业的鄙视,使得行业运行于轨道之外而不自知。

何建民教授《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基于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报告中,首先分析了旅游管理硕士人才的相关主体,以及他们的需要,提出旅游管理硕士人才需求与供给主要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以瑞士和美国为例,分析其旅游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经验,并分析我国在旅游管理硕士人才培养上的国家标准,提出学校应该落实办学自主权,学生入学应将考试制改为申请制,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有实地考察和贯穿整个学习期间的咨询项目研究。

高峻教授《加强创新型旅游咨询人才的培养》的报告,首先归纳了中国会展教育的发展概况:我国会展教育的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会展教育专业比例失衡,但是发展潜力较大;我国会展专业地区分布不平衡,发达地区占主导地位。他并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分析了中国会展教育的发展。报告提出,会展与产业结构的耦合性对学科建设有启示作用:应该以区域产业特征为基础,布局会展高校;应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应加强校际之间的国内外合作。

顾晓鸣教授《融合的旅游:融合的业机,融合的知识和融合的人才》的报告指出,在网络新时代的影响下,旅游者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旅游从业人员要回归旅游的真谛,探寻如何帮助旅游者、进入的新境界、发现自我和满足人生。融合的社会生活催生了融合的旅游,这对学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关注旅游专业学生的期待究竟是什么,应按照就业要求反向设置专业,将人才培养的多种要求合理融合,辅导和指导学生制订学习和成长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