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理论框架

三、研究理论框架

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学生老师的关系可解释为价值交换,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教学活动基于自身的需要,他们支付学费完成学业,希望获得包括良好师资和教学质量在内的相应教学服务[24]

图1 研究理论框架

根据Noel Levitz学生满意度调查模型(SSI)、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和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ECSI),本研究认为,影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学生期望。研究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学生期望代表个人需求,期望反映了学生在未来对学校提供服务的诉求;质量感知是指学生对高等院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的评价,他们都是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实实在在的基于自身的受教育经验,对所受教育质量的一种评估。

学生满意度的个人影响因素包括年级[25]、性别[26]和民族[27]。本研究提出:

假设一——本研究中不同性别学生的满意度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假设二——本研究中不同年级学生的满意度因年级不同而有所差异。

假设三——本研究中不同学校类型学生的满意度因学校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Alves & Raposo(2007)认为,学生期望、教学质量感知各自都对学生满意度有正向影响[28]。根据相关研究及理论框架,本研究提出:

假设四——学生期望对学生满意度的形成有正向影响。

Hartman & Schmidt(1995)和Webb & Jagun(1997)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的研究表明价值感知影响学生满意度[29],但又有学者认为价值感知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非常有限。本研究提出:

假设五——价值感知对学生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质量感知因素对学生满意度影响非常大而技术环境因素对其影响非常弱[30];然而另外一批学者却获得了相反的结论。本研究提出:

假设六——质量感知对学生满意度有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