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差异属性分析

(二)目的地差异属性分析

1.嘉峪关城市旅游目的地现有定位属性分析

目的地发展旅游业高度依赖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资源属性决定目的地旅游产品的类型,因此通过旅游资源属性定位旅游目的地成为我国许多目的地早期定位的依据。嘉峪关市常年使用“天下第一雄关”作为旅游宣传口号,以具有垄断性的长城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定位依据,目前而言,该定位显现出两个明显弊端:一是对嘉峪关城市旅游目的地定位狭隘,嘉峪关市实际能够为市场提供的利益、属性绝不仅是长城旅游景区,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嘉峪关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能够提供的利益、属性已大幅扩展,原有定位没有充分展示这些属性;二是该定位未充分反映旅游需求随时代变化的新特征,不利于客源市场的识别和认同。

近年来,嘉峪关还使用“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新口号,该定位明显扩展了“天下第一雄关”的资源型定位,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反映嘉峪关城市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属性,市场吸引力不足。湖光、山色的提法过于平庸,而且在甘肃西部整体生态环境现状与游客想象上均较为牵强,该形象同时又与后句“戈壁”产生冲突,定位前后矛盾,感知模糊。二是上述定位未体现旅游者能够得到的差异属性、特殊利益,不利于识别和吸引合适的目标市场人群。

2.嘉峪关城市旅游目的地定位区域比较分析

通过查阅河西五市旅游局官方网站推荐的旅游景区景点,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分类标准,整理形成表1,该表统计了河西五市用于接待的旅游景区的资源类型,系数值是将各市旅游资源类型与景区实际数量的乘积值。景区分布系数越大,则说明该市景区类型或者数量越丰富,该市发展与景观类型相适应的旅游项目的机会更显著,更可能在此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表1 河西走廊各城市主要旅游资源类型与景观系数表

续 表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如图1所示,通过数量和特征两方面比较,敦煌历史人文类景观系数显著,张掖市自然类景观系数显著,嘉峪关排位总体靠后,若通过旅游资源差异属性寻求嘉峪关城市旅游目的地定位显然难以获得区域竞争优势。

图1 河西走廊各城市旅游景观系数分布图

抛弃了旅游资源导向型定位思路,嘉峪关城市旅游目的地定位的差异属性、独特利益体现在哪里呢?通过河西走廊各城市比较分析,以下三方面可供借鉴。

第一,都市文化属性,打造河西走廊中心城市旅游目的地。

首先,嘉峪关城市化水平在河西走廊城市群中独占鳌头。如表2、表3所示,甘肃省各城市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和2014年河西走廊城市化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横向比较显示,嘉峪关市城市化程度较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前茅。近年以来,嘉峪关市政府致力于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长期目标挺进,已在河西走廊城市群中彰显出独特的都市化差异优势。其次,城市管理水平高。嘉峪关市因出色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已获得多项国家荣誉,包括:全国首批小康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际旅游名城、全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2012年,嘉峪关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全国列入试点名单的地级市共计12个),截至2014年第三批试点名单公布,甘肃省仅有嘉峪关(地级市)、敦煌(县级市,2014年列入)两市进入该名单。国家级评价充分说明嘉峪关市城市管理水平在河西走廊城市群中乃至全国同类城市中已脱颖而出,具有打造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最后,嘉峪关拥有丰富的发展现代都市文化的支撑性条件,包括:(1)景区与活动设施,例如紫轩葡萄酒庄园、酒钢工业旅游、嘉峪关大剧院、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西部明珠气象塔、嘉峪关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嘉峪关会展中心、南湖大厦、中华孔雀苑景区;(2)城市科技博物馆,例如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嘉峪关市蒸汽机车陈列馆、嘉峪关滑翔基地;(3)赛事节庆活动,例如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烧烤文化节;(4)城市广场,例如有雄关广场、英雄广场、诚信广场等。

表2 两次人口普查中河西走廊各城市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2014)[17]

表3 2014年河西走廊城市化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表

资料来源:根据河西走廊各个城市官方统计数据整理。

第二,水景园林属性,打造河西走廊水景园林城市旅游目的地。

首先,嘉峪关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的战略思想,城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嘉峪关市地处甘肃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嘉峪关市政府把生态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近3年每年投入城市绿化的费用保持在1.5亿元以上,每年的绿化投入都是“十一五”的总和[18]。2013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发表了《甘肃嘉峪关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文,充分肯定了嘉峪关市生态环境战略与成果:“截至2012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2 262.2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 340.42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7.1%;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1994年底的4.9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3.8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达16平方米,义务植树1 800多万株,建成了总长度600多公里的防风林带,基本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城市绿化圈。”[19]其次,嘉峪关城市水景园林建设成果显著,城市形象与生态环境改观。嘉峪关市背靠祁连雪山,天然地理优势给嘉峪关市提供了三大水源:祁连雪峰固体水库、穿城而过的讨赖河、储存丰盈的地下水。嘉峪关市抓住此有利自然条件,现已建成10余座大小人工湖公园,分布于城市周边与市内,表4统计了河西走廊各城市内部水景公园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河西走廊城市群中,嘉峪关城市水景公园建设显著优于其他城市。综上所述,嘉峪关市城市水景公园与园林协同建设,水景园林数量丰富、景观优美,改善了区域干燥的自然环境,有力地美化了嘉峪关市现代化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表4 河西走廊城市水景公园一览表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第三,长城文化属性,打造河西走廊长城文化旅游目的地。

首先,嘉峪关关城文物旅游景区全国知名度高。嘉峪关关城文物旅游景区在嘉峪关市旅游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天下第一雄关”的宣传口号蜚声海内外。2011年嘉峪关关城文物旅游景区年接待量达140.39万,成为甘肃省首批6家年接待量达百万人次的景区之一,2013年该景区年接待量达160万,成为甘肃省11家年接待量达百万人次的景区之一[20],到目前为止,嘉峪关市仅此一家景区位列其中。2015年在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开幕式上,嘉峪关关城文物旅游景区又被评为“最受国际市场关注的世界遗产点”[21],关城文化旅游景区的市场感召力可见一斑。其次,长城文化在河西走廊独具垄断性。通过河西走廊各城市横向比较,如表1所示,嘉峪关市长城文化旅游资源体量大、分布集中、结构完整、垄断性显著,能有效避开河西走廊石窟寺庙类旅游资源同质性而带来的遮蔽效应,从而为嘉峪关市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最后,长城文化类旅游景区连锁效应强,经营管理状况优良。嘉峪关市长城文化类旅游景区/设施包括:嘉峪关关城旅游景区、石关峡悬壁长城景区、长城第一墩、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魏晋壁画砖墓。近年来长城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长城文化体系。综上所述,嘉峪关关城文物旅游景区已成为嘉峪关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是嘉峪关市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物化聚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知名度和号召力,嘉峪关城市旅游目的地定位应予以保留。

通过河西走廊各城市定位战略开发属性地方性比较,嘉峪关城市旅游目的地定位差异优势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现代都市文化属性、水景园林属性、长城文化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