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选取与说明
本文以现有的各种统计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首先运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专家咨询和经验选择,确定了反映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5个方面,共包括20个具体指标,见表1。
(1)旅游吸引物(O1)。是旅游产业供给中的核心要素,以历年《城市统计年鉴》及《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为依据,主要包括国家A级景区(C1)、公园(C2)及博物馆(C3)的数量。
(2)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O2)。包括反映旅游接待能力的旅行社数量(C4)和星级饭店数量(C5),反映商业服务的餐饮业网点数量(C6)和零售贸易业网点数量(C7),反映交通和其他公共设施的公共营运车辆数量(C8)、出租汽车数量(C9)和公共厕所数量(C10)。
表1 高速铁路沿线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指标体系
(3)旅游投资(O3)。根据《城市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的统计数据,以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C11),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C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C13)和旅游业固定资产原值(C14)来综合反映旅游业投资状况。
(4)旅游人力资源(O4)。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数(C15)、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数(C16),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数(C17)反映了旅游相关行业的人力资源储备,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C18)则直接反映了旅游业就业人数的规模。
(5)旅游环境(O5)。旅游环境外延比较广泛,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也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但由于现有统计资料的限制,本文主要选择反映自然环境状况的绿化覆盖率(C19)指标以及反映环境改善力度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20)指标。
其次,确定评价体系的层次。第一层是总目标层次,即高速铁路沿线旅游产业供给水平(A),这是综合评价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即通过量化的方式分析各地区的旅游产业供给要素在引入高速铁路的影响后的时间序列变化,从而衡量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综合得分。第二层是中间层次,将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主要构成方面进行分解,包括旅游吸引物(O1)、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O2)、旅游投资(O3)、旅游人力资源(O4)和旅游环境(O5)五个方面。第三层是指标层次,由反映评价目标各方面的统计指标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