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第一,经典教学法为旅游高等教育指引正确原则。Tapia和Pardo(2006)[2]认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激励政策及其附加值对学生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提醒教育机构及教师对教学进行设计后再学习,同时应重视学习动机训练和学习环境的问题。Sahinkarakas等(2010)[3]以土耳其大学欧洲语文课程和土耳其高等教育为框架,讨论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参与相关活动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策略方面的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而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其对课程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在了解其聚类差异性的基础上,按照经过检验的教学准则设计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第二,旅游业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实践需求。旅游链上的各级服务水平依赖于为游客提供直接服务的旅游人,彭志敏(2013)[4]检验了旅游管理专业高校毕业生流失严重与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渴求矛盾的背景下,旅游管理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旅游高等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是旅游院校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王敏(2011)[5]率先将场域理论与旅游院校的发展变化研究相融合,指出旅游高等教育场域良性运作在于政府、院校、业界和家长的四方协作,而要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情境实践教学,就需要了解不同类别学生的特征。
第三,移动互联网为旅游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群体中越来越表现出不同的小类别特征,而在学校中也逐渐利用网络教学的优点,迎合学生的网络化,检验教学效果。Kong(2010)[6]为了研究学生—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绩效目标,而开发了网络视频系统来记录他们的课堂表现,然后反省自己的在线视频。Zhang等(2006)[7]通过四种不同的学习环境——电子学习环境、交互式视频、非交互式视频、没有视频的与传统课堂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了提供互动的学生视频具有显著的学习性能和高水平的学习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