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2025年10月13日
导 言
教学满意度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专业生存与发展的要素之一。然而,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加大,我国高校在扩张过程中,在教育上投资的力度远低于在招生规模上的幅度,没有重视到质量的跟进(李翠萍,2010)[2]。教学质量不高不仅是高校性质、高校规模等原因造成的,基于学生认知的教学满意度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
历年的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教学满意度整体分数偏低。泉州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学校满意度(满分为100)为70.17分,且87%指标得分在60—70分之间,也就是说学生对该校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周燕玲,2012)[3]。为了提升教学满意度,2004年,教育部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变化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进行了调整,方案对于评估标准有了“学生满意”的说明,学生满意作为教学质量的一项硬性指标得到国家教育机构的认可(王艳杰,2011)[4]。与我国教育部对教学满意度保持高度关注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对其关注度还不够高,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实证研究旅游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对教学满意度的差异感知的成果尚无,这不利于根据本科和高职学生个性特征提高教学满意度。本科生和专科生因为培养目标等变量的不同,他们对教师授课、资源环境和教学安排的认知也存在差异,把握这些认知差异对提高教学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利用比较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就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和高职生对教学满意度感知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我国当前正在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