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行业校企合作的问题优化研究
目前阶段,我国多数旅游酒店类院校并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存在诸如校企双方目标不一致、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人才流失率高、学生专业与就业不一致、法律规范与监管薄弱等问题。因此,在抓住核心主线的同时,细节也不可小觑。
上海商学院是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上海乃至中国较早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后,逐步将知识型人才转化为应用型人才,采用与酒店捆绑式教学,也拥有模拟酒店的设施,更有利于教学。
面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生源质量下降、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讲究形式化、教师经验缺乏等原因所导致的失败现象,上海商学院也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兼顾了严谨性与技能的灵活运用,而教师的行业挂职则形成了一条良性通道,可以完成专业和知识累积。
而在培养过程中,学校与喜达屋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让酒店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上海商学院作为酒店校企合作的标杆,有三点值得借鉴。
1.平衡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利益
在合作中,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利益是不同的,学校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学生,弥补自身在专业建设上的缺陷,利用酒店的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学生而言,提升自我能力和职场竞争力、学习知识为未来奠定基础则更为重要;而酒店更注重解决用工难题、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为企业发展寻找后备力量,学校通过紧密的沟通、资源的互补充分满足了三方不同的利益。
2.三方“满意度”至上
“满意度”是一种心理状态,将教育的现实情况与自己的预期进行比较,这也是衡量合作能否继续进行的重要指标。学生作为主体,应觉得学习生涯有所收获、在酒店中可以得到归属感与成就感;而酒店在合作中切实解决了行业痛点,创造了效益;学校则借助酒店的平台提升自我价值、更具竞争力,无疑开放的资源、稳定的生源和良好的教育质量是最坚实的保障。
3.建立“可持续”原则
为了使校企合作的福利能够长久保持,上海商学院建立了“可持续”原则。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深化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