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满意度的研究
高等教育专业满意度研究部分源于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Fornell(1996)提出,满意度测评必须根据不同领域(产业结构)的特殊情况而对测评的变量进行调整。对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任何一个模型[13]。虽然有部分学者认为学生满意度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对测评体系持怀疑态度,但学生满意度反映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观体验,对于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现状、监控教学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意义重大[14]。学校考虑学生满意度,能更完美地面对竞争院校以及培养更优秀的人才[15]。
高等教育是长期性的服务,学生满意度指的是学生对高等教育服务的心理期望与实际经历相比较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期望—不一致”模型(The expectancy-disconfirmation paradigm)[16]和服务质量评价模型SERVQUAL(Service Quality)[17]常用来衡量学生对高等学校教学的满意度。依据上述模型,美国开发了如Noel Levitz学生满意度调查(the Noel Levitz Student Satisfaction Inventory,2007)等测评工具对本国大学生高等教育满意度进行了测评。
Temizer.L(2012)的研究结果认为学校形象对学生的满意度有较重要的正向影响[18]。Alves & Raposo(2007)在检验了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解释性模型的研究中认为,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之间有重要相关[19]。Anderson & Sullivan(1993)的研究表明学生期待因素完全是质量感知因素和满意度的中介变量[20],Babar Z.B.& Kashif R.(2010)对私立和公立高校学生满意度的评估中,关注教师专业性、提供的课程、学习环境和教室设施等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四个因素,结果表明教师的专业性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需要政策制定者引起足够的重视[21]。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宿爱云(2016)认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满意度由社会综合实践、校内基础认知实践、科研实践、技能拓展实践4个维度构成。其研究发现,学生对科研实践的整体满意度最高,对校内基础认知实践整体满意度最低[22]。罗文斌(2015)对学生个人特征、教学特征和环境特征变量与大学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研究方法掌握情况、教学互动反馈、学校重视程度、制度契合度、设施支持度5个因素与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学生课外活动时长与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学校重视程度因素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最大,教学互动反馈因素影响作用最小[23]。
结合近年来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满意度的研究述评发现,国外相关研究由于制度背景的差异,研究结果难以推演,国内对旅游管理专业满意度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特别是上海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理论框架,开发相关测量工具,了解上海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满意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