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1.国内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国内文献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研究激发或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环境、个体特征、学习情境等因素。例如刘艳(2012)[7]研究指出,汉语水平和学习环境因素对汉语学习动机产生较大影响;且不同价值导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行为有不同倾向。谢桂梅(2015)[8]指出,个人学习环境、个人经历、家庭影响与动机衰竭可能存在相互关系。李雪(2016)[9]研究显示,博士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任务特性、教学水平、指导水平、学习氛围、个人因素、经济压力。杨春等(2015)[10]指出,评估反馈与动机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显著。二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产生影响的研究,主要研究学习动机类型或水平差异对学习绩效、满意度、学习策略产生的影响。例如魏连娣(2013)[11]研究指出,未来时间透视通过学习动机间接影响学业投入,促进学习动机内化。国秀玮(2007)[12]研究了成人学生学习动机及与学习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工作年限等学生学习动机存在差异。倪清泉(2010)[13]研究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指出,融入性动机、工具性动机均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且学习动机水平与自学习能力呈正相关。三是教育教学与学习动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或者教师激励等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教学改革策略。例如林克松(2014)[14]研究了职业教育教师在工作场中的学习环境、动机、策略与学习绩效的四维度问题,并设计了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场学习整合机制模型。王志敏(2014)[15]研究指出,学生对多种教师课堂动机激发策略效果的评价差异较大,据此提出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措施。丁安琪(2015)[16]研究指出,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没有显著变化,而汉语学习动机增强有赖于中国政治、经济、语言影响以及对生源国与中国合作关系认识的加深。
2.国外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国外文献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动机结构研究,主要研究学习情境、教育类型、个体差异情境下学习动机结构或动机取向。例如Bommel(2015)[17]研究指出,高认知需求学生更倾向于建构主义知识学习,低认知需求学生更依赖真实的环境中学习。DeCaro等(2015)[18]指出,掌握知识型动机学生更加适宜于探索性学习方式,而高绩效表现型动机学生宜采用侧重教学的学习策略。Negovan等(2015)[19]研究指出,常规教学情境中学习动机体现为获取知识与社会责任,而远程教学情境中体现为改变与学习惯性,此外,年龄、性别交互影响学习观念。二是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研究学习环境、教学形式或个体差异等对学习动机产生的影响。例如Butz(2016)[20]指出,学习环境与学生人际关系以及自我成就感知显著相关。Liu等(2015)[21]研究显示,本科生综合竞争力感知对学术动机、学术绩效产生积极影响;本科生认知能力、个体特征通过学术动机对学术绩效产生显著影响。Mayer等(2014)[22]分析了多媒体教学中图形情感设计对学习动机与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基于情感设计原则的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且显著提高了学习绩效。三是教育教学与学习动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教师因素、教学环节、人格特征等与学习动机激发之间的关系,例如Schuitema等(2016)[23]指出,感知教师支持与自主学习互惠关系假设得到部分支持,然而感知教师社会性支持通过学生满意度延迟影响学习成就。Zhu等(2016)[24]提出从父母家庭环境、学校课程设置、课堂组织、教师干预与鼓励、在线学习要素设计等方面提高混合课堂环境下大学生自律、自我管理的建议。Nguyen等(2016)[25]研究指出,完美主义与行为控制调节能力敏感性以及学习行为调节具有积极相关性,学生班级投入与焦虑感、进步具有积极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