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的检验——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四、结构性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的检验——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桂林旅游学院国教学院在实践教学领域大胆创新,在全校率先推出实训周制度,并在所属旅游物业管理、国际旅游商务管理等专业方向深入开展实训周活动,逐渐建构了课题导向制梯级递进的结构性实训教学体系。

以国际旅游商务管理专业方向为例,该专业的专业定位为:(1)立足旅游业,突出国际性和应用性特点;(2)以营销能力为核心,修炼职业发展力;(3)强化“互联网+能力”培养,打造行业适用人才。能力定位为:基础职业素质、沟通能力、调研与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

基于上述专业定位和能力定位,该专业方向建构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周体系(见下图)。

图3 国际旅游商务管理专业梯级实训体系

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实训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实训课题、实训内容、实训目标逐级递进。从行业认知、行业调查、行业运营到产品营销策划,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由简入深,技能逐渐全面,实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每个阶段,实训主题与相关课程群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行业,学生掌握的课堂知识很快就可以应用于实训实践,而实训实践的成果又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了学习内容和手段,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该专业2014级学生通过旅游电商运营培训,对企业运作流程和新业态发展都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其在《旅游综合运营管理》《国际旅游管理案例分析》《网络营销》等课程上的积累,以及微信公众号运营、旅游微电影制作方面的实践锻炼,也获得了合作企业的积极肯定。

三是密切联系行业。该专业方向的发展与行业紧密结合,除了传统旅游业态,如景区、酒店、传统旅行社外,该专业加大了与新型旅游电商的合作力度,与国内较早从事旅游电商的桂林唐朝国旅开展紧密合作。实训体系做到“三接轨”,即实训周任务与行业具体需求相接轨、实训周课题设计与该学期核心课程相接轨、实训周指导老师与行业专家相接轨。唐朝国旅提供商业课题、专家指导和企业实训平台,学校将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通过课程开发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职业素养。通过四个阶段的实训教学,学生对行业的认知水平、社会沟通能力、调研和数据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均有大幅度提升,而这些宝贵经验的获得,使该班学生在开展下一阶段,即旅游产品营销策划阶段时取得了丰硕成果,该班共35名学生,就有两个团队的旅游策划产品进入2016年第四届大学生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策划大赛决赛,一个团队作品进入2016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十佳创意作品序列。良好的实训教学体系,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也让学生面对复杂的业态变化和职业发展更加自信。

桂林旅游学院在建构系统的实训教学体系方面做出了尝试和探索,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进行了功能整合,在教学中引入真实课题,强化了对学生专业素养和行业认知的培养。在这种体系下,学生的课程和行业实践不再是相对割裂的两个部分,而是通过课题目标的形式有机地进行了整合,而根据行业的实践和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也会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创新,保证一线的案例可以及时传导到课堂中来。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将通过不断的完善和自我更新来提升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和效能。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跨界培养。当前,行业和学科交叉越来越密切,单一学科培养的学生在思维方式、认知方法、技能等方面都会有很多局限性,特别是在旅游行业,旅游金融、旅游地产、旅游信息化、旅游养老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所以,必须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培养,如旅游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结合,重复发挥旅游+跨界整合的功效。

二是要打破课堂界限,不但引入真实课题,还要引入真实项目。将课程按照项目需要进行调整和分类,如旅游电商领域,可以设立产品、营销、客服、技术财务等部门,由学校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团队进行部门的重点辅导,打破原有的课程方案,建立融课程与项目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面对旅游业不断重组、并购的发展态势和日新月异的行业变化,旅游教育必须大胆创新,以行业发展为己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打造结构性的实训教学体系,为学生将来进入旅游行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1]程冰,桂林旅游学院讲师。本文得到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课题“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4JGZ148)的资助,特致以谢意。

[2]http://www.cnta.gov.cn/zwgk/201606/t20160607_773436.shtml。http://www.cnta.gov.cn/zwgk/201606/t20160607_773436.shtml。

[3]夏栋、谢淑润:《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