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研究结论

五、研究结论

第一,学习效果的主成分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关于学习效果的主成分因子归纳为三个维度:实践与社交能力、专业认同与自豪感、研讨与自主能力。不同家庭收入的本科生对学习效果的实践与社交能力和专业认同与自豪感两个公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包括自卑心理原因与资金支持原因,后者包括职业规划原因与自身认识原因。不同家庭收入的本科生对学习效果的研讨与自主能力公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由于科研训练原因与教学模式原因。

第二,学习效果的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收入的本科生对学习效果的实践与社交能力和专业认同与自豪感两个公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针对前者提出加强专业心理辅导对策和鼓励旅游社会实践对策,针对后者提出旅游职业规划培训对策和提升专业自我效能对策;针对不同家庭收入的本科生对学习效果的研讨与自主能力公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提出鼓励旅游科研创新对策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对策。

第三,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原因。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庭收入对旅游专业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原因。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家庭因素详细剖析。本文仅从家庭收入入手,未来可更详细地从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教育方式、亲子沟通方式等角度入手剖析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其次,样本拓宽对比分析。本研究仅对旅游专业高校本科生进行调研,未来研究可将样本拓宽至研究生等,并进行组间对比,也可继续跟踪,进行不同时段的纵向研究。

【注释】

[1]董秋琴,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究生。孙晓川,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究生。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054&71073029)资助,特表感谢。

[2]王兴琼:《旅游专业学生的填报动因对其学习效果和择业倾向的影响实证》,《旅游学刊》2011年第4期。

[3]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http://www.cnta.gov.cn/zwgk/201606/t20160607_773436.shtml。

[4]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旅游学刊》2004年第7期。

[5]魏署光、陈敏:《本科生学习效果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华中科技大学SSLD的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6]王纾:《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7]胡东平、施卓廷、周浩:《归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10期。

[8]李伟、刘畅:《大学生学习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11期。

[9]Anowar Hossain,and Rohani Ahmad Tarmizi,“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Students'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3rd World Conference On Learning,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CLTA-2012(2013):473-477.

[10]Sofia A.Agathangelou,Charalambos Y.Charalambous,and Mary Koutselini,“Reconside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eacher Knowledge to Student Learning:Linear or Curvilinear Effects”,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57(2009):125-138.

[11]张媛媛:《硕士研究生移动学习的调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第67页。

[12]王鑫:《教师差别行为与中学生学业情绪、学业成绩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第70页。

[13]孙宁:《佤族学生家庭背景因素与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第55页。

[14]M.A.Dincera,and G.Uysalb,“The Determinants of Student Achievement in Turke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30(2009):592-598.

[15]Aypay Ahmet,Erdogˇan Mehmet,Sözer Mehmet A.,“Variation among Schools on Classroompractices in Science Based on TIMSS-1999 in Turkey”,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4(2007):1417-1435.

[16]Flouri E.,Midouhas E,and Ruddy A.,“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Family Structure Differences in early Trajectories of Child Adjustment:Individualandneighborhoodeffects”,Health & Place 37(2016):8-15.

[17]Contini Dalit,“Immigrant Background Peer Effects in Italian Schools”,Social Science Research 42(2013):1122-1142.

[18]白晓旭:《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第77页。

[19]同上。

[20]宋涛:《家庭因素对城市初中生学习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80页。

[21]霍淑婷、高勇、赵颖:《大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参与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第16期。

[22]王兴琼:《旅游专业学生的填报动因对其学习效果和择业倾向的影响实证》,《旅游学刊》2011年第4期。

[23]白晓旭:《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第77页。

[24]马勇、魏卫、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旅游学刊》2005年第5期。

[25]王兴琼:《旅游专业学生的填报动因对其学习效果和择业倾向的影响实证》,《旅游学刊》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