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在我国逐渐显现出来,中国13亿人的需求总量不能依靠海外市场解决,扩大内需成为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是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恰恰相反,问题正是有效消费供给不足,即“住、行、学”等方面的供给量严重不足,使得广大城乡居民处于缺乏充分选择权的境地之中。
旅游和基础设施的关系既是发展旅游城市的瓶颈,又是城市规划的理论依据。理论上讲,基础设施的增长可以通过几个机制促进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体现在可以显著提高旅游交通的时间性和可达性方面。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旅游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城市是旅游交通枢纽、旅游供应基地和旅游活动中心,通过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流量的研究可以分析旅游交通的规划建设对旅游者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同旅游者目的地选择与出行方式的选择模式。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代表,当前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区域为中心,强调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框架与体系,分析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单个城市为中心研究区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发展阶段。当前从旅游网络、交通网络和经济网络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分析基础设施和旅游业的定性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城市的贡献存在于某一体系之内,交通体系的作用不仅仅是顺畅便捷,而且要与整个城市风貌的形成构成一种元素。基础设施对旅游发展的作用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基础设施水平越高,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越大。现有文献更多的是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线性数据的单一性,但省级地域内城市的差异性无法定量描述,导致典型城市在省域内的示范效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