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措施及途径

(一)校企合作措施及途径

1.建立校企合作机构,制定完善相关制度

图4 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该校建立了以学校理事会为核心的外部治理机制,聘请旅游行业、企业专家担任理事,参与学校治理等相关事务;建立了以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核心的学科专业治理机制,聘请了来自旅游行业、企业公认的拔尖人才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实践教学专业带头人,参与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在二级学院和系部层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负责各相关专业的学术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形成一套行业企业参与构建的教育教学制度体系。

2.严格遴选合作企业,构建合作准入机制

该校以学生就业方向为目标,选择与旅游院校联系紧密的企业作为合作企业,比如高水准的旅行社、四星级以上的酒店等。合作的企业要达到一定水平,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形象、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多元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企业氛围、较强的凝聚力等。为保障学生的实习时间和质量,合作企业都要具有稳定充足的客源——旅行社需要有一定量的旅游团,酒店客房的出租率要达到60%以上。实习结束会充分借鉴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意见和评价,对合作企业进行绩效评估,相同性质的企业采用优胜劣汰的合作机制。

3.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在经济新常态下,该校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市场需要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努力构建紧密对接旅游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适应新变化,积极向外拓展与旅游业相关的新要素,围绕全域旅游、旅游+,深入旅游行业、企业调研,与企业共同研究调整传统专业,开发广西和全国旅游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类专业。加大校企课程建设合作,为旅游相关企业量身定做特色专业方向和特色教学班,全面推行旅游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虚拟化和实景化教学,实现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与旅游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旅游职业标准、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旅游生产过程对接,教学环节与旅游工艺流程对接。

4.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该校按照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旅游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和企业共建具有旅游行业前沿科学和先进技术水平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初步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校内七大实验实训实习中心和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和16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及实景化教学场地的建立,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5.共同打造师资队伍,提升实践科研能力

一流的教师造就一流的学生,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成败[4]。桂林旅游学院建立了以应用型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长期聘请来自酒店、旅行社、景区、高尔夫等旅游企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学科专业建设带头人或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校企合作,该校将专业课的教师选派至实际工作中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服务等活动,有利于教师把生产与教育紧密结合,提升其实践与科研的能力。

6.导入企业文化精神,共同建设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中注入企业文化,彰显校企合作教育特色。学生能够及早接触企业文化,一方面能促使其更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在思想上积极向职业人转变,到企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避免了学校只管培养、企业只管使用,培养和使用脱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