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对学习效果的差异性分析

3.家庭收入对学习效果的差异性分析

不同家庭收入的本科生对学习效果的实践与社交能力和专业认同与自豪两个公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1和0.000(表3)。

家庭收入高于5 000元的本科生群体的实践与社交能力均值皆大于3.6,该能力明显强于家庭收入低于5 000元的学生群体,后者均值略大于3.5。其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自卑心理原因。由于经济条件上与他人的差距,家庭收入低的学生群体在与他人交往方面存在心理障碍(宋涛,2006)[20],社交主动性弱。第二,资金支持原因。家庭收入高的学生的外出实践受资金约束少,拥有更多的锻炼和拓展视野的机会。

表3 不同家庭月收入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性分析

说明:*P<0.05,**P<0.01,***P<0.001.

家庭收入高于8 000元的本科生群体对旅游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明显高于其他收入群体,前者均值超过3.6,后者不足3.5。其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职业规划原因。家庭收入高的学生群体继续学业深造甚至出国深造的机会更多,同时受家庭环境影响,其职业规划更明确、清晰,往往前期准备充分。第二,自身认识原因。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深刻,家庭收入低的学生群体受文化、眼界等方面影响,劣势更加明显,由此无法认识到自身是否合适本专业。

不同家庭收入的本科生对学习效果的研讨与自主能力公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为0.100,其均值皆低于3.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研讨与自主能力普遍较低。其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科研训练原因。本科期间,大学生接触科研并接受系统训练的机会少,对科研没有全面的认知,参与研讨积极性不高。第二,教学模式原因。很多高校仍沿用中学的应试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老师自上而下传递知识,学生被迫接受知识,同时降低了学习的自主性。